李華閉上眼睛,推演了一番會議現場,然後拿出了筆記本,在上面寫著今天要說的話。
這些話,將決定今日的成敗。
九點鐘!
所有人員齊聚一堂,十五個領導鎮書記、鎮長、人大主席、紀高官、四個副鎮長,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統戰委員、四個副調研員抬頭挺胸、規規矩矩的坐著,似乎在等什麼人。
李華明白,是在等著組織部的人。
九點零五分。
組織部的人還沒有到。
九點十五分。
組織部的人沒到,但姚書海的電話響了。
姚書海拿起了電話,然後一連說了三個“好”,然後結束通話了電話。
“組織部的車半路壞了,李華,安排小王去接一下人。”姚書海道:“我們先開會,組織部的人到了再說。”
接下來的半小時,黨委會討論了幾個關於工業園區補償和其他方面的工作。
這幾項工作都沒有什麼值得討論的,很簡單直白的事情,做的事情就是過會,讓大家知道和透過這件事,以便於繼續推薦工作。
快十點了,姚書海和不少領導都不由自主的看了下時間。
姚書海停頓了下,“大家繼續開會,下一個議題,濱南村現代農業園的事情。濱南村是我們鎮整存脫貧的重點專案,由李華同志牽頭在負責,李華同志提出,濱南村必須整村脫貧和現代農業園同時推進,才能在發展上有一個大的突破,從我濱江鎮的角度來講,如果濱南村能夠成為脫貧致富的典型,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今天李華同志提出研究的問題是,現代農業園前期的規劃設計和招生引資的規劃,需要鎮政府出錢,大家覺得怎麼樣,有什麼意見,大家依次發言。”
李華眉頭舒展了一下,姚書海的態度還是偏向搞現代農業園的,他這問題提的很巧妙,直接說規劃的錢,如果規劃的錢都出了,還有什麼同意不同意現代農業園的事情?
姚書海的話雖然丟擲,但領導們都沉默不語。
“那就從左到右開始發言,老鄧,你先來。”姚書海點名。
老鄧叫鄧先位,合鄉並鎮機構改革之前,是一個鄉的鄉長,機構改革之後,因為年齡原因退居二線,成為了一個副調研員,但在工作上,依然承擔著很重要的職責。
“姚書記,要說濱南村的條件,肯定是全鎮最差,整村脫貧的壓力要實現都很大,如果在加上現代農業園的建設,我估計夠嗆,而且在當前濱江鎮工業強鎮定位的基礎之上,我認為一切要服務於工業,思考的是如何更快的實現工業園區和火力發電廠的快速落地,只要這兩個專案落地,第一,我們鎮解決就業的能力將會大幅提升,第二,我們鎮的稅收條件也會很快改善,到時候,濱南村整存脫貧也落實得差不多了,濱南村的群眾就可以進入企業務工,增加收入,穩定增收致富,一舉兩得。所以,我的意見是,這個專案可以暫時不搞。”
姚書海點了點頭,看向鄧先位旁邊的人,這人叫林建國,也是合鄉並鎮機構改革退下來的老同志,之前是當兵出生,在村裡當了幾年村支書,直接被提拔成為了副鄉長,直到當上鄉長。
“老林,你說說。”
林建國點了點頭,“我在農村工作了一輩子,雖然不說百分之百了解農村,但是對於農村還是有發言權的,農村條件差、農民環境苦,大家有目共睹,但鎮政府的好日子也沒過幾天,以前我們的工資,都是自己想辦法解決,經常幾個月發不出來工資,現在的條件是改善了,但是要一步一步來。”
喜歡一個也不能掉隊請大家收藏:()一個也不能掉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