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莫晚楹顫慄地抖了一下肩膀,才將蘇婉婉從那思想黑洞中拉了出來。
“你別哭呀。”那漂亮的女孩伸出手為她擦掉淚水。
蘇婉婉如夢初醒。
她聽見了身後關上車門急匆匆趕來的腳步聲。
是怕她對他的女孩做了什麼壞事嗎?
蘇婉婉內心苦笑。
她今晚已經抹殺掉了太多的東西,至少,留住在這個女孩心中善良美好的形象吧。
於是她露出一個微笑:“你要幸福啊,小晚楹。”
徹底絕了對外求助的方案,蘇婉婉回到京市後,沒有時間休息,馬上著手去想公關對策。
因為在美國經紀人身上吃了大虧,所以她回國之後沒有簽約經紀公司,只招聘了幾個助理,在困難面前,沒有外力能夠協助她,她只有靠自己。
國外的娛樂圈與國內不同,國人更看重女藝人在感情線上是否清白。
蘇婉婉熬了幾天幾夜,讓幾個助理去翻國內在感情上翻車的藝人案例,發現死不承認的人反而被錘得更死,她決定事無巨細地公開。
輿論果然對她發表的那篇長文開啟閱讀理解,她不再回應,卻買了一批水軍,將有利於她的言論炒熱,在其中她發現,有一批網友很喜歡她直接承認的膽色,對於她無縫銜接兩段戀情的行為持支援態度,將她塑造為z時代大女主。
她看見了轉機,持續投入水軍將這個形象炒熱,公眾號、短影片、微博、豆瓣……能擴散輿論的陣地皆被覆蓋,由於契合了當下思潮,支援的聲量迅速擴散。
蘇婉婉認為,這已經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雖然依舊有辱罵她反對她的聲音,但總比一邊倒的情況好太多,至少挽回了一部分損失。
叫嚷著要解約的廣告商也消停了不少。
資本是逐利的,支持者透過買代言産品的方式表達支援,這樣顯而易見的商機,資本不會錯過。
影視資源依舊受到了影響。這幾年,內娛因為違德藝人翻車的事,不少影視作品被迫積壓,投資人和導演在選擇演員方面慎之又慎。
大製作高質量的專案不再給她遞本子,她又不想自降身份去拍低成本的網路電影和網劇,由此度過了一段無戲可拍的空閑期。
好在《明月照長安》即將上映,讓她有了重整旗鼓的機會。
預告片出來,與她的設想截然相反的是,觀眾對於莫晚楹飾演的紀嫣關注度太高,讓她産生了沉重的危機感。
一個大滿貫影後,和一個初出茅廬的新人,有什麼可比性?
可現實就是這麼可笑,觀眾在做對比的時候,才不管演員背後有多少光環,角色的高光時刻才是評價和比較的重點。
當初被她輕飄飄放棄的替身角色,成了莫晚楹壓在她頭上的高光。
誰也不能觸碰她的利益,特別是在她的職業生涯生死存亡的當口,這部電影將是她唯一的翻盤機會。
吳正賢導演的《龍雲》想定她做女主角,但投資方拿不準她的商業價值和翻車風險,遲遲不同意,他們都在等著看《明月》的成績。
她只能成功,不能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