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既然要出兵,定然要先把後勤安排好。
鬱寧在次日的朝會上公佈了這件事後,就將後勤之事交給了廖蓉蓉負責。
幸好如今寧國糧食産量充足,糧倉中去年收上來的糧食,還沒怎麼動用,此時出兵都不需要去百姓手中購糧,庫中的就足夠使用了。
等其餘的軍需物資等全部準備好,數十艘海船,就從瀅炆島上出發了。
這次出征嶺南,鬱寧共派出了五萬士兵,由張川作為領軍元帥,謝維任先鋒將軍。
從瀅炆島船行到嶺南路振州,全速前進只需五日時間。
謝維的先鋒軍在前,五日後已經來到了振州碼頭。
振州地處大禹的最南邊,但是大禹海貿並不發達,所以振州碼頭多年未經維修,如今已經很少有大船停靠。
平日裡,出入碼頭的,大多是一些出海打漁的漁船。
當然,嶺南路的官員也從未有人想過,會有人打這個碼頭的主意,碼頭上更是沒有安排守衛。
等到謝維帶著的,飄著寧國旗幟的船隊,靠過來之時,碼頭上的人還沒有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
直到他們看到船上跑下來的一隊隊,穿著軍裝手拿武器計程車兵,才發覺不對。
“敵軍打來了!”
不知是誰喊了一聲,碼頭上的漁民瞬間作鳥獸散。
謝維看著外逃的人,沒有阻攔,等隊伍集結完後,就帶著一萬先鋒軍,向著附近的縣城攻去。
此時的振州官員,根本就不知道寧國來兵的訊息。
謝維大軍到振州最南邊的埠縣的時候,城門都還開著,城內守衛三三兩兩地站著閑聊,絲毫沒有戒備。
面對這座毫無防備的城市,謝維只用了兩個時辰就拿下了。
三日之後,謝維連下三縣,與後面來的張川等大部隊彙合,向振州府州府攻去時,振州境內才反應過來。
振州官員聽著敵軍越來越近的訊息,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向嶺南道連發了三道求救涵。
不過還沒等到嶺南道的援軍,寧國的軍隊就在振州官員的恐慌中,兵臨城下了。
看著緊閉的振州城門,張川讓人出來喊話。
“嶺南道弒帝叛逆,寧王殿下派人剿滅叛賊,主動投降的一律不殺,包庇叛賊的,按同罪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