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此時將謝維的五萬兵馬,調去淮南道,恐怕一個不小心就會後院起火。
鬱寧同幾人商量之後決定,由白玉堂和郝小果先帶著兩萬兵馬,趕去淮南道,防止譚氏的人馬南下。
另外謝維快馬前去荄州,從張川帶去支援荄州的軍隊中,提走五萬人,前去鎮壓淮南道的動亂。
至於剩餘三萬人馬,則由刑北帶領,繼續鎮守在杭州府內。
幾日後,白玉堂和郝小果的先鋒部隊,還沒有進入淮南道的徐州府,就迎來了大量的百姓。
聽到斥候來報,前方的道路上聚集了許多百姓時,白玉堂和郝小果還十分震驚。
兩人擔心是譚氏的陰謀,還幾次派人小心查探。
結果最後竟然得知,這些百姓居然都是徐州府的人,他們聽說寧王派兵來平定叛亂,紛紛自發前來迎接。
淮南道此次並沒有在收夏稅的範圍內,新稅令也還沒有推動到這裡。
但是此地的百姓都已經聽說了新稅令對貧民百姓的好處,又得知譚氏等士紳反對鬱寧,也是為了抵制新稅令在淮南道的實施。
百姓們從寧王開辦的商行買到糧食和鹽後,對寧王有了信任,更是對新稅令多期待了幾分。
可是如今譚氏卻帶人造反,還殺了寧王派下來的學院老師,不少百姓都氣怒不已。
聽到寧王大軍將到,居然自發地前來迎接。
於是,徐州府如今就出現了一幕奇景。
寧王軍隊所到之處,百姓們自發引路,甚至偷偷開啟城門相迎。
各地官員敢有準備反抗寧王軍隊的,無不被百姓罵得狗血淋頭。
此時譚氏還忙著在淮南道的光州府稱王,可是稱王大典還沒有辦完,就聽到徐州府已經落入了寧王手中。
譚氏聽聞訊息之後,再顧不得稱王之後組建朝廷的打算,匆忙召集兵馬應戰。
可是淮南道的兵力本就不多,當初也是因此,譚氏才會主動臣服於閆氏。
如今匆忙召集起來的那些疏於訓練計程車兵,如何是寧國派出的身經百戰的將士們的對手。
雙方一交手,淮南道立刻就兵敗如山倒。
還沒有等到謝維帶來的援軍抵達淮南道,白玉堂和郝小果兩人,就已經帶著兩萬兵馬,橫掃了淮南道三個州府。
只留下譚氏縮在剩下的光州府內,瑟瑟發抖。
光州府易守難攻,又是譚氏的老巢,白玉堂和郝小果幾次試探,都不敢冒然進攻。
直到謝維帶兵到達,才再次對光州發起了總攻。
光州府內此時也是暗流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