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87章 解耦2 (1 / 2)

時間,時間,時間,普通而又神秘的時間,這個由人類創造出來又束縛住人的概念,對人也好,對萬事萬物也好,都是一個天然的分割模型。

與erp相關的數以百計的系統,是不是同樣也可以從時間維度進行分割?

有一些系統像秒針一樣,實時重新整理資料;

有一些系統像時針一樣,可以較長時間不動;

還有一些系統介於二者之間,就像分針一樣。

李峰翻開財務月結案例,目光停留在&nbp;“時間維度分割”&nbp;的批註上很久。

他突然又抓起馬克筆,在白板上畫了個石英鐘“如果把系統比作鐘錶,秒針、分針、時針雖然同軸,但軌跡不同。我們為什麼不能按資料更新頻率來劃分系統邊界?”

回到2016年2月18日的會議室。

趙坤的手指在桌面上敲出節奏,這是他思考時的習慣。

作為在華興it浸淫20年的老兵,他太清楚老系統的病灶,這個40多歲的中年男人這個階段對系統熟悉的程度比對老婆熟悉程度還高。

他帶著驚喜問道“你是說按‘秒針-分針-時針’重新定義資料互動規則?”

“不僅僅是規則。”李峰調出自研的“時間維度分割工具”介面,“我們開發了自動掃描指令碼,能識別出超過300延遲的互動節點,就像給系統做t掃描,把那些本該屬於時針系統卻擠在秒針裡的模組找出來。”

陳默的目光突然銳利“給我看實測資料。”

李峰敲擊鍵盤,三張柱狀圖依次展開。

最左邊是原始資料27萬資料進出口中,有12萬的更新頻率低於5分鐘;

中間是初步篩選結果,7000個節點被標記為“時針候選”;

最右邊是華興內部的對比資料,同樣的掃描方法讓他們提前三個月發現了訂單管理系統的實時同步瓶頸。

“上週在供應鏈的初步嘗試,”李峰的聲音裡終於有了一絲疲憊,“我們用這個模型提前識別出380延遲的序列化協議問題,比之前的方案快了260。”

會議室裡突然安靜。

趙坤盯著螢幕,突然笑了“你小子可以啊,把物理課的時間概念用到了系統架構上。”

李峰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多虧默總在我隔壁工位放了個鐘,說是要提醒我別老是一工作起來的就忘記了時間”。

三個月前他心裡其實是有點不爽的,你陳默送什麼不好,非得特麼的送個鍾啊我靠。

撲街仔。

陳默知道對方內心想法一定會很委屈,又是“送終”提醒,又是在財務月結案例上批註了幾個大字“時間維度分割”來提醒對方。

p,你要是再想不出來我就要自己上了。

2015年12月28日華興g區16樓1620會議室。

深夜的會議室裡,李峰獨自坐在長條桌前,再一次看著手裡的石英鐘發呆。

“嘀嗒”聲在空蕩的房間裡還是那麼清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