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86章 解耦1 (2 / 3)

只是陳默自己想把這個時間節點往前再推一推。

此時李峰面前攤開的《erp系統關聯矩陣表》上,紅色批註幾乎淹沒了整個表格。

這是過去三個月裡,團隊在老系統裡踩過的第七個雷區。

而他的手指停在觸控板上,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他記得去年11月陳默在星巴克遞來的it運維支撐部的架構圖上,“桌面雲和系統運維中心”的紅框裡,自己的名字足足被圈了三次。

李峰當然知道進入管理序列和五級部門主管的位置都是對方扔給自己的餅。

至於吃完了還有沒有下一個就得看自己接下來的表現了。

此刻他敲下回車鍵,三張時間軸圖表躍上螢幕。

“我們一直在用空間維度切割系統,”李峰的鐳射筆在“秒針系統”上劃出紅色軌跡,“但海關總署的案例證明,業務實時性才是解耦的核心標尺。”

“又是實時性!”總愛挑他刺的架構師王鵬的聲音裡帶著不耐,“去年訂單管理系統崩潰就是因為實時同步過載,你忘了?”

但陳默卻每次都會鼓勵王鵬多說話,因為他害怕自己患上重生者自大的毛病,也想聽聽各種不同聲音。

李峰起身時,目光掃過今早他隨手畫的“時間維度分割工具”原型圖。

作為親歷者,他記得2015年6月那個暴雨夜,訂單管理系統在峰值壓力下癱瘓的場景,當時物流中臺和支付中臺的耦合導致華東區服務全面崩潰。

“所以我們換個維度。”李峰調出石英鐘的3d模型,指標在虛擬空間裡緩緩轉動,“秒針是實時交易系統,分針是核心處理層,時針是定期報告系統。就像這三根指標,它們共享軸心,但軌跡不同。”

早知道正確答案的陳默裝模作樣的點頭,而趙坤卻驚詫的說道“你是說按資料更新頻率劃分邊界?”

時間回到2015年12月15日晚上九點,華興坂田g區19樓解決方案部辦公室。

窗外的梧桐葉在寒風中簌簌作響,李峰盯著白板上雜亂的資料流圖,咖啡杯裡的蒸汽嫋嫋升起。

這是他加入專案組的第39天,面前的《erp系統關聯矩陣表》上,紅色標記已經覆蓋了三分之二的區域。

“李工,業務部門又退回了三次需求文件。”助理小張抱著一摞檔案推門進來,“他們說採購模組的介面變動會影響月底的供應商對賬。”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