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揉了揉眉心,三個月前,他還在解決方案部跟著斌總做系統切換。
如今卻要面對這個如同一團亂麻的渡河專案工作。
“把去年訂單管理系統的崩潰報告調出來。”李峰突然開口,“還有2014年財務月結延遲的案例,他們當時是怎麼處理資料積壓的?”
小張愣了一下,轉身走向檔案櫃。
而李峰的目光掃過隔板上的“華興明日之星”獎牌和“2012年度金牌架構師”獎牌上。
他不由得笑了笑,媽的,誰還沒有牛逼過?
我就不信搞不出來了。
“找到了!”小張把兩份報告放在桌上,“訂單管理系統因為實時同步過載導致崩潰,財務月結延遲是因為報表生成模組與交易系統耦合。”
李峰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從一團亂麻中理清erp系統的邊界。
能否找到一個簡單易懂的模型,讓所有人都能夠理解、達成共識,並以這個模型為基礎進行頂層設計。
小張離開後他獨自坐在工位上,又陷入了沉思。
“嘀嗒、嘀嗒、嘀嗒”,時間一秒一秒流逝,夜深人靜,石英鐘的嘀嗒聲格外清晰。
李峰盯著錶盤上的羅馬數字和交錯的指標,想起了當年在大學物理課堂上,老師講相對論,說時間本質上是不存在的,時間只是人類的幻覺。
是啊,時、分、秒,乃至日、月、年,都是基於地球、月球和太陽之間空間運動關係的轉換,是人類定義出來的概念。
因為有了精確的鐘表,無形的時間才得以直觀地呈現給每個人,大規模的社會分工與協作也才成為可能。
但與此同時,人們的各種活動也被時間所驅動、所約束,被分割成一個個的碎片。
比如說,接到一個電話,你必須在幾秒之內進行思考並給予回應;
回一個資訊,你有幾分鐘的時間來考慮措辭;
開一次會,差不多一兩個小時,你可以接收和處理較多的資訊;
而對於一些重要且複雜的事情,你必須以日、月甚至年為單位來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