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瀟細想之下,就忙的又問道:“你可知樂乘將軍準備去往何地?”
滕嬰在一線山頭與樂乘話別,他當然聽出樂乘要前往燕地,此刻揹著太子問及,就只得據實告知道:“將軍應是前往燕國……”
張瀟聽後,就問著身旁之人道:“既是前往燕國,那燕國與代郡所毗鄰之地為何地?”
太子的話問出後,滕嬰與裨將司馬茄不知為何問及,但仍回答道:“燕國上谷郡與著代郡毗鄰!此郡有一山為小五臺山,正是燕趙兩國之界。”
上谷郡為燕國北長城的起點。其地北以燕山屏障沙漠,南擁軍都俯視中原,東扼居庸鎖鑰之險,西有小五臺山與代郡毗鄰,匯桑乾、洋河、永定、媯河四河之水,踞桑洋盆地之川。
張瀟聽後就急忙拉住裨將司馬茄問道:“可有近道到臨小五臺山?”
裨將司馬茄聽後想了下道:“山地村民曾言及有著一條近道,道是可以一走!”張瀟聽後立馬吩咐道:“裨將軍,你立馬引人從著小道而走,務必要趕在樂乘將軍到之前,將他攔下!”
司馬茄引命而走,張瀟看著鄭鳴道:“我等現在也從此地而走,務要留下樂乘!”
餘下的將士紛紛稱命拜道:“我等謹記太子之言……”
而樂乘自是隨著樂雲騎馬而走,剛使出代縣,就回過頭來,看視著這片熟悉的土地。樂雲問道:“將軍可是在此地有著什麼遺憾之事?”
樂乘聽後搖頭笑道:“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乘如今離走,略有些徒傷之悲罷了……”
樂雲卻是安慰般的勸道:“非將軍之過也,若是將軍在此,則是空餘效國之志,更是寒了公子之心!”樂乘聽後一嘆的問道:“乘一介武夫怎敢得昌國君如此厚睞,愧不敢當啊!”
樂雲道:“我家公子曾言:宗族之內,除去家父之外,唯將軍深得兵法奧義,公子對於將軍引兵作戰,每每談及,必相稱讚!”
樂雲口中的公子,乃是燕國的昌國君樂間。他為名將樂毅之子,因其父緣故受封昌國君。樂毅因受到燕惠王猜忌,而慷慨地寫下了著名的《報燕惠王書》後就奔逃至趙國!
而燕惠王又恐於樂毅居趙後伐燕報復,就將他的兒子樂間復封為昌國君。而樂毅也往來於趙國、燕國之間,與燕國重新交好,燕、趙兩國都任用他為客卿。因此,身在趙國的樂乘也對著燕國的樂間有著一些瞭解!
樂乘聽到樂雲壓制不住的讚歎之語,只是笑著看來:盛名虛利而已,他此刻真正擔憂的莫不是已經被著姬寧帶走的悠悠,不知她在姬寧哪裡怎麼樣了?
樂雲見著樂乘並不多言,也就知趣的不再談及自己公子了,他們宗族的事他何須言及那麼多?樂雲策馬而走就對著樂乘喊道:“將軍,媯河對岸小五臺山之地,公子已然在等候著將軍了……”
喜歡戰國之趙氏春秋請大家收藏:()戰國之趙氏春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