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春秋戰國之趙國> 第四章 稷下學宮(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章 稷下學宮(下) (2 / 2)

凡帝王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螾大螻。黃帝曰:‘土氣勝!’土氣勝,故其色尚黃,其事則土。及禹之時,天先見草木秋冬不殺。禹曰:‘木氣勝!’木氣勝,故其色尚青,其事則木。及湯之時,天先見金刃生於水。湯曰,‘金氣勝!’金氣勝,故其色尚白,其事則金。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鳥銜丹書集於周社。文王曰;‘火氣勝!’火氣勝,故其色尚赤,其事則火。代火者必將水,天且先見水氣勝。水氣勝,故其色尚黑……

張瀟靜靜地站在那兒,只見那老者神情恬淡,一身灑脫,與眾人嬉笑論道,和其光,同其塵,彷彿與身後的道渾然一體,張瀟靜靜地看著,靜靜地聽著,眼神之中有些溼了。

是故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是五行相剋的轉化形式,五行中相剋相生,此大道也。

老者說完,端坐在下面計程車子們如同炸鍋一般,議論聲此起彼伏。只見,一黃衫士子站起,恭禮答:鄒子論道,所言聞之未聞也,鄒子所言:代周者水也,不知鄒子所言為誰?

老者恬淡一笑,擺手示意坐下,昂然笑談:今日只論道,不論國政。剛才所言:國之所運,非一國一君尚其色,國運興隆,所言之道:王運之運,乃眾生之運也……

張瀟聽到此刻,雙手合什,默默一禮,緩緩地退了出去,在他耳畔,仍然迴盪著鄒子清朗而恬淡的聲音……

浣碧苑內,雜草灌木林立,從小道前行獨行小片刻,一聲聲藤條甩在人背的聲音傳來,呼呼作響,只見那少年兩臂被捆綁在松樹之上,背後血淋淋的傷口,藤條所過之處,輕則面板青淤化紫,重則皮肉開花見血。而鞭撻的那宮婦人身穿金絲羽衣,貴冠霞帔,或許是累了,只聽道那婦人昂聲責道姬寧,你可忘記了亡國滅種之仇?

藤條抽打的疼痛使姬寧身體都麻木了,疼痛表現在臉上,滿臉的虛汗,但從眼神中仍然透著不屈的眼光,狠然道:中山國一日不復國,姬寧一日未敢忘!

那宮婦人聽道這句話後,就將藤條扔掉,一之手捧扶著姬寧的臉龐,痛然失聲泣道:亡國之人,虧對姬家列祖啊!

中山國由西周桓公之子建立,經歷了戎狄、鮮虞和中山三個發展階段,在每個階段都被中原諸國視為華夏的心腹大患,魏滅中山後公桓復國。國力鼎盛,有戰車九千乘。前296年,在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的持續打擊下,中山國再次滅國。

姬寧聽著那宮婦人的說道,語氣顫道:姑姑,寧兒自當以再立中山國為任,不再擅自行動了。

宮夫人輕擦拭臉上淚痕,讓奴婢鬆綁,自慚的說道:要是讓顏卿看到你身上的傷口,估計又得埋怨我這個做母親的了!

姬寧聽到,嘴上慘然一笑:不得裡!

聽到這句話,宮夫人似有些觸動,熟悉的語調,但故鄉卻早已不在。

姬寧乃中山國末代君王姬尚的遺腹子,一直在他姑母哪裡生活。他復國的信念,一直都是他們這群中山國的舊臣的信念……

喜歡戰國之趙氏春秋請大家收藏:()戰國之趙氏春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