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屏舒了一口氣,起碼能拖一拖,伍娘子那裡資源多,間或給圓圓相看幾個也方便,要是她尤其反感,有她做擋箭牌,還能緩和一下親子關系,不至於成天的鬧紅臉。
如今萬牛鎮的經營自成一套,有榮二叔坐鎮,他三個兒子做事有商有量,時不時也有幾個新鮮點子,盛屏能做的不多。
外頭傳來小孩兒的歡笑聲,盛屏起身走到外頭去看,原來是學堂下課了,二十多個小孩兒打打鬧鬧、跑跑跳跳,她一眼就看到了小苗。
“小苗。”
盛屏出聲叫住他,小苗回頭一看是她,驚喜得很,跑到盛屏面前就拉著她的手興奮地說:“嬸嬸,我們要去竹林看鴨子,你去嗎?”
盛屏點頭,跟這群孩子去了竹林。
不到一年的時間,竹林已經初具規模,可以想象三年以後,這裡將長成大別山那樣一大片的竹林。
江山青教出了幾個徒弟,半個月回一趟榮山村,每回小住五天,會特意抽時間到竹林裡走一圈。
現在店裡用的乳鴿和鴿子蛋,一多半是劉老闆表弟提供的。
當初那群倒黴野鴨和家鴨混養以後,培育出的鴨子,毛色漂亮,肉卻沒那麼柴,口感好了很多,竹林裡因為河水浸泡,被竹根分割成一個個的小水塘,這些小水塘專門用來養鴨,王青現在看鴨子是主業,養鴿子反倒成了副業。
孩子們不是空手來,身上都揹著布袋子,一邊看鴨子,一邊低頭彎腰的撿鴨蛋,布袋子裝滿了就拿去給王青。
這些鴨蛋會被送去鎮上,分成兩份,一份孵化、一份售賣,流程跟榮山村養的烏雞一樣。
一件事只要有了參考,其他人學著去做就會容易得多。
半個月後,盛屏在木器鋪後院招待‘進貨’的周全。
劉府遲遲沒動靜,盛屏只能按住不動,榮三點那裡的白瓷器皿囤了五個大箱子,除了每半個月定期給劉府送一支新制白瓷花瓶外,輕易不顯露人前,就是同村人也都藏著沒說。
不過這僅限於大件和成套的白瓷製品,像是裝胭脂水粉用的小瓷瓶,或是裝香膏和其他衍生品用的小瓷罐,雖然沒有擺上貨架,還是拿出來給周全看了看。
周全從榮田渠遮遮掩掩的態度裡明白過來,他們的白瓷工藝已經很成熟了,但礙於一些要命的規則不得不藏著,於是他也裝作不知。
盛屏除了讓榮三點折騰白瓷,也讓他在其他産品上下功夫,現有的瓷石種類不多,意味著顏色上面的選擇不多,但是可研發的種類是很多的。
除了廚房用品、花瓶、酒器,小擺件也是能做的,只是榮三點捨不得料,總覺得做個貓啊狗啊之類的東西太浪費的,但盛屏開了口,他也沒二話,沒出五天,一批拳頭大小的陶瓷小動物出窯了。
這批新産品擺了一託盤放在茶具旁,周全愛不釋手,看了又看,“好好好。”
每回他從萬牛鎮帶回去的商品總是賣得很快,他賺了不少,心底對盛屏還有幾分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