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屏只能盼著他是個學習能力出色的手藝人,不過從先前她所有定製的陶罐和瓷罐的做工來看,應當問題不大。
在她滔滔不絕時,榮樹河給了兩個資訊。
其一,萬牛鎮商品凋敝,那邊也許是個可以開發的好地方。
其二,目前村子所在的地方也算是個樞紐,若能把村外的淤泥清除,將河水改道,讓小河彙入大河,就能建設出一個碼頭,雖然地方不大,可是也能容一般船商停歇。
前面的倒好說,去萬牛鎮找合適的鋪子,能買則買,買不了就租,改造以後開門營業就行。
後者的工程量不算小,而且私自改河道可能是個違法行為,盛屏建議先去萬牛鎮看地方,而後再做決定。
她又拿了一百兩銀子出來,“榮二叔,這個錢,你收著。”
榮樹河沒有跟她虛與委蛇。
他現在沒錢貼補村裡,這一年莊稼種不成,村裡人吃的喝的都要靠存糧和存銀,沒人能拿出錢來,既然她有誠心,他也就厚著臉皮收下來。
“前面的就算了,從這筆錢開始,你給多少,我記多少,以後連本帶利還你。”
這錢也是她辛苦掙來的,她當然不會一直捐錢出去,就當是存銀行了。
“好。”
盛屏想到家裡收的芋頭,野外生長喜水喜濕,生命力旺盛,想來這時種到地裡也能活。
“我家裡有一筐子的野生芋頭,它們倒好種,種到邊角小地塊上正好,明兒個你們拿去種上,平時要多澆水。”
榮樹河點頭,“好,野芋頭管飽,種得了也能吃一陣。”
盛屏搖頭,“今年種出來別吃,留著做種,明年繼續種,這東西高産耐放,等村裡人人都能分得了,再吃不遲。”
榮樹河笑,“難怪你特意在院子裡種了好些,原來打的是這個主意。”
榮樹河想了想,這裡氣候是適合種棉花的,五十畝地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種糧不夠吃,也不夠交稅,就是各家平分,也不過一個月的口糧,倒不如種些值錢的。
“繡坊少不得要用面料,蠶絲不易得,細棉布倒是好做。”
大部分村民家都有紡織機,只是以前多做麻布、麻繩,手藝粗糙,不過工藝大同小異,想來做起來不會太難。
“這裡澆水也不容易,棉花耐旱,我想把村裡的地都種上棉花。”
在種地這方面,盛屏自然不比榮樹河經驗老道,聽他這樣一說,便道:“若是這樣,織布坊也得建一個。”
“今年可以先放在繡坊,若是收成好,再建織布坊不遲。”
穩妥且不浪費錢,這點盛屏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