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2 章
盛屏認為這是個不錯的方向,只是有一點兒比較難,她沒見過這個時候的新娘子的裝扮。
“我們要怎樣才能跟新娘子見面呢?”
王秋雲搖頭,“無親無故的,怎麼會隨意讓外人見新娘子呢?”
盛屏也這麼想,“總要有個聯系人。”
王秋雲道:“那便只能是媒婆了。”
在這裡,媒婆是一個正經職業,官府那兒掛了名,發了牌,叫做冰人,且男女不限,這些人有固定上班的地方,不僅給人做媒,還要負責婚嫁事務,算是婚慶公司,冰人還要在婚禮上充當司儀的角色,要找到他們不難。
盛屏一頭盯著點心鋪的裝修,一頭製作唇脂和唇膏,裝在特製的瓷瓶裡,包裝得體精美,又寫信給焦紅錦,讓她找幾個巧手,抓緊做出一身嫁衣來。
五天後,盛屏收到了焦紅錦託人送來的嫁衣,連著紅蓋頭、手絹,是普通的細棉布製成的。
衣服上的繡花雖然是常見的花團錦簇、龍鳳呈祥,卻因著幾分巧思,有種立體感,不刻板呆滯,又用了銀線,陽光底下一照,流光溢彩,生動得很,加上嫁衣顏色正,拿碳熨鬥熨直以後,質感上升不少。
盛屏把嫁衣用紅布包起來放進木箱裡,妝發用的梳子、篦子和胭脂水粉又用一個小巧卻精緻的木匣子裝好,她提著裝衣服的木箱,王秋雲拿妝發箱,兩人挑了一個黃道吉日,前往萬山鎮最大的冰人館——喜良緣。
原本盛屏以為新皇登基不足一年,民間辦喜事當要偷摸且簡單,結果今上對此事並不看重,先前不顧朝中大臣堅決要選秀,而後不久傳出新妃懷孕。
上面既然毫無顧忌,民間自然寬鬆起來。
而讓盛屏苦惱的不知從何處窺見新娘裝扮的問題,因喜良緣這一年多來生意日漸冷清,不得已把客戶群從富人轉到平民的舉措,得以解決。
林府大廚房王主廚的孫子要成親,他兒孫多,成年以後分了家,幾個兒子沒跟著他學手藝,各自謀生,有發達的就有落魄的,這次成親的是小兒子的幼子,他們一家過得一般,屬於餓不死的階層。
喜良緣改革以後,不僅要說媒,連酒席婚宴一事也一手包辦,整場婚禮下來一口價五兩銀子,還包含了新娘、新郎的衣服和妝容,再加上席上要用的酒水、菜餚,這錢是不夠的,於是喜良緣開放了婚宴,表示只要每人隨禮一百文,就能參加喜宴。
盛屏得了王大廚的請,不必隨禮,王秋雲自掏腰包給了一百文,兩人從正門進,特意找到靠前的位置坐下。
院子裡擺了二十桌的席面,不一會兒就坐滿了,還有那沒坐下的,又被下人忙裡忙外的挪桌椅板凳,重新給佈置上一桌新席面。
王廚子跟盛屏說過,他雖然有五個兒子、三個女兒,但是兄弟姊妹間,因為不是一個娘生的,關系並不好,加上不在一個地兒謀生,所以他這邊來吃席的人很少,頂破天十個人。
女方是鄉下農戶出身,親戚雖然多,可都是衣服打補丁,腳上穿草鞋的泥腿子,大老遠跑一趟,人不樂意來,所以今天來吃席的人多半都是湊熱鬧的外人。
盛屏雖然任務在身,但對這邊的婚慶儀式感到好奇,眼睛就沒閑著,不是看門口往來進出的人,就是看堂屋裡的佈置,可惜雖然在前排,但離屋裡還是有些遠,看得並不真切,不過耳邊響起的恭賀聲、鞭炮聲,眼前的紅喜字、紅綢子,還是讓她有了些許實感。
婚禮是在黃昏時開始的,新娘被新郎從門外背進來,過院子,順著鋪到堂屋的紅毯一路往前,在正式進門前,新娘從新郎背上下來,跨火盆。
火盆一跨,其他人都排到堂屋外頭,裡面站著內親,外頭的人自動圍成一圈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