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鷺知道盛屏一向很有主意和規劃。
她的計劃很好,想要快點兒去實施。
她身子弱做不了重活,移山一事她出不了力,只能幹看著,與其什麼都不做,倒不如外出去看看,興許能有其他發現。
她的出發點和初衷,蔣鷺都明白,可是他們現在既然已經是榮山村的一份子,正是需要用人出力的時候,卻因種種原因沒參與,別說是村民,只怕榮二叔都會生出許多的意見。
他思來想去,“不如這樣,你先把雞舍建好,後面我再去找榮二叔,跟他說說情況,到時候看他怎麼說。”
蔣鷺的擔憂不無道理,盛屏點頭同意,著手雞舍的建設計劃。
如今到了多雨的季節,幾乎每隔兩天就會下一場雨或是冰雹,多是在上午,下午一般就放晴了。
有了雨水的幫助,村民移山有如神助,速度很快。
因著降水多了,外頭的河道再次能過船了,盛屏想去萬安鎮買木材,但是需要有人撐船帶她去。
老劉頭原本在農閑時就會去村裡碼頭賺點輪渡費,他年紀大了,六十了,身體沒那麼好,家裡孩子孝順,不讓他勞動,以前還能下地扯草,路邊挖草地,別山撿蘑菇,如今來了這裡,地沒有,山也寸草不生,移山孩子們不讓他去,他只能坐在家門口,看著太陽升起落下,朝霞變晚霞。
文杏跟他家以前是鄰居,得知盛屏在找艄公,立刻就把他推薦給了盛屏。
盛屏找到老劉頭,說是要去鎮上,想請他撐船送她去,他立刻就同意了,孩子們只交代讓小心點兒,倒沒阻擋他。
三人一合計,跟家裡人商量過後,轉天老劉頭就搬出自家的船修修補補,然後就載著盛屏和文杏一路往萬安鎮去。
普陀寺擴建,遷走了兩條街的人,除了沿街的商鋪,就連附近的民居也跟著一起動,而且鎮外的良田,也都被普陀寺納入了自家版圖。
現在萬安鎮不僅外地人多,外地來的僧侶也多了起來,他們包下了流雲樓,導致鎮上原本有錢的人都沒處消費了。
他們又不能罵,心裡憋著氣,一個個的火力旺盛,街面上三不五時的就能看到有人打架,治安差得一塌糊塗,可是各家飯館的生意卻出奇的好。
盛屏站在自己燒烤店門口,只不過往裡探頭望了一眼,看到裡面坐滿了人,時不時還有夥計從外頭跑進去,拿了東西又往外走,看樣子是去送外賣了。
也是這時,盛屏才注意到,原本的婦女兒童包廂形同虛設,現在兩邊都是坐著吃燒烤的大老爺們兒了。
她耳邊聽著裡面不斷傳來的話。
“小二,上菜快點兒,磨磨唧唧的。”
“小二,來壺薄荷水。”
“怎麼回事?一個飯館,不賣酒?哄誰呢,叫你們掌櫃的出來。”
不一會兒,盛屏聽到了王嫂子的聲音,“客官,實在對不住,本店確實不賣酒。”
那人拍著桌子罵了一陣兒,聲音一會兒大一會兒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