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在路邊發現了不少的馬齒莧、野蔥,挖了一筐子帶回去。
蔣鷺大概是看出來她雖然有點廚藝,但對鄉下的野菜認得不多,便跟她說了馬齒莧如何食用,野蔥如何美味。
鄉野人家招待客人,有兩盤子硬菜就算是待客周到了,但榮山村顯然不是這樣。
依照盛屏對古代生産力粗淺的瞭解,一般是一天兩頓飯,白米、白麵很少吃,多是粗糧、雜糧,混著野菜煮粥,一個月能吃一回肉,便算是過得不錯了。
但這裡幾乎家家都吃白米、小米,雜糧也有但吃得少,豬肉吃得不多,但雞、鵝、魚肉,日常想吃也不難,飯也是一天三頓。
盛屏見這裡的人身高幾乎跟現代人差不多,且身體也都挺好,沒見過面黃肌瘦的,非要說,也確實見過,便是她自己,在榮二叔家的那幾日也已調養過來了。
請客通常請一家子,單榮二叔家就有九人,另外四人帶著妻子孩子,少說也有十一二人,這裡男女還不同席,至少要準備三桌。
盛屏取了三條鹹魚、一隻野兔,野豬肉、鹿肉、狍子肉若幹泡在盆中,她腦子裡已經有了選單。
鹹魚、野兔斬塊清蒸,其他肉類燉煮後切片裝,大鵝用野菌子、蘿蔔燉,鵝血、鵝雜單獨用蒜苗炒,菠菜水煮後涼拌,蘿蔔切絲素炒。
一會兒蔣鷺還會帶蓮藕和新鮮豬肉回來,那便再來一個竹筍炒肉片、清炒蓮藕。
牲畜棚裡的三隻老母雞還算爭氣,這幾天每天早上盛屏都能收獲一兩個雞蛋,加上先前囤著的野雞蛋,足夠炒出三盤野蔥雞蛋餅。
盛屏扒拉蔬菜籃子時,發現下面還有十個石榴,只有她的拳頭大小,她掰開嘗了幾顆,酸得她倒牙,幹脆全部剝了壓成汁,飲料也有了。
蔣鷺昨天新買了兩口鍋,一個是銅制的,直徑有半米,用這個來煮醃肉,另一口是個小點兒的鐵鍋,可以放到小灶上炒菜,裡面那口大鐵鍋就用來燉大鵝,燉煮得差不多時放上蒸屜,把魚和野兔肉給蒸上,這就妥了。
米粥好了,盛屏盛了一碗粥就著醃菜吃了後,開始洗菜、切菜的忙活起來。
蔣鷺回來時天才剛亮,他從榮四水家裡借了一張桌子、四條長板凳。
廚房裡有燉鵝的味道傳出來,他出門早就是想著能早點回來備菜,結果一進廚房,發現盛屏已經把菜、姜蒜都切好備著了,根本不需要他來動手。
“相公,快來吃早飯。”
砂鍋放在小爐子上,裡面放了兩塊燒紅的柴火,這會兒米粥還是熱的。
盛屏讓蔣鷺去堂屋吃飯,她把蓮藕清洗幹淨,颳了表皮切成薄片放到清水裡泡著。
肉是上好的五花肉,做回鍋肉是最好的,但是這裡沒有豆豉、豆瓣醬,也沒有辣椒,只能用竹筍、蒜苗隨便炒炒了。
堂屋不夠大,大桌子擺不下,蔣鷺直接放到外面,男人們就在外面吃,臥室的桌子搬出來放到堂屋裡拼在一起,女人和孩子在裡面吃,這也算是分席了。
蔣鷺把桌子擺好後去廚房幫忙,盛屏問他酒水的事,他才想起來沒有買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