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家裡人都吃飽飯,住好房,不會再發生沉塘,動私刑,生病了喝符水而死人的事。
希望所有的人不再過一眼望見頭,沒有任何希冀的窮困日子,想走出大山,想活得鮮活。”
屠姍靜靜的聽著,大眼睛眨啊眨,看常有德臉上的動容,眼裡的光點。
不知道是不是她冷心冷血,沒能感同身受常有德見到那一抹的心酸心情。
可能在末世見了太多拼命活著的人,那裡的人活著都困難,就沒誰再費心思想其他,畫面太過慘烈,導致她都變冷血了:“很勵志,努力的人不會過太差。”
常有德其實很走心的,被屠姍不走心的安慰給弄破防了,失笑搖頭,他沒賣慘,真的,單純陳述事實而已。
“確實很勵志,我當時也是腦子一熱,有了個想法,便在勤山鎮辦了個小學,想盡辦法讓窮苦學生上學。
開始其實挺費勁的,窮苦人家,三四歲起就得幫著家裡人做力所能及的活,讓他們來讀書,就等於失去半個勞動力,沒有多少人願意。
何況讀書還得費錢費物,靠讀書過上好日子的又少,就更沒人願意了。
首先轉變他們的思想就耗了好幾年。
好在皇天不負苦心人,經過這麼多年,加上當年那個孩子透過讀書出息了,才讓鎮裡的人改變思想,願意送孩子出來讀書。
書倒是讀了,問題也出來了,尤其是吃食上。
家裡少了個勞動力,孩子們就選擇少吃,甚至不吃來填補。
每天早出晚歸的走山路,本就難行,還得花精力學習,回到家照常幹活,不吃飯,身體怎麼可能受得住,學習自然也好不了。
我只能想辦法,自掏腰包給他們尋摸些吃的,只是慚愧,我能弄到的也不多。
聽開心說起,三姐手裡有糧,所以藉著開心的便利,將你請家裡來問問方不方便挪一些出來換給我。
沒能事先說清楚,是我們做得不對,還請三姐原諒。”
常有德問得小心翼翼,為了那群孩子,他真是操碎了心,以前滿世界尋摸,還動用關系,走各種渠道,但也杯水車薪。
管了孩子後,孩子心疼家裡人,偷摸省下來帶回去,到頭來進孩子嘴裡的一點沒增加,白忙活了。
他知道了也不好說什麼,都是窮給鬧的,只能又給孩子加點量。
一來二去,糧食更不夠用了。
他知道這麼找上屠姍,有耍心眼,算計人的嫌疑,會影響她和開心之間的關系,但為了孩子,只能厚著臉皮開口。
腦子一熱就辦了個學校,家底厚的人,說話口氣都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