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不光是平民,世家背後也參與的不少,不然也不會短短幾天整個盛京都轟動起來,知道這個古董商的故事。
透過以訛傳訛,最後說的都有鼻子有眼,如同自己親眼所見一般。
南枝都覺得頭疼。
他將這件事告訴仁安帝,並且仔細將其中的弊端漏洞,以及隱患和他父親說清楚。
仁安帝的態度十分微妙,既驚訝又帶著幾分幸災樂禍,同時還十分憤怒百姓被欺騙。
“百姓那邊你盯著點,世家就讓他們長長教訓吧。”仁安帝眼裡盡是冷漠。
南枝挑眉,這意思是將錢扣下來後,百姓的還給百姓,但世家的就不用了。
“那錢……”猶豫。
仁安帝笑著看向小兒子:“枝枝,我記得你還想鞏固荊州河壩嗎?想來世家也十分願意貢獻出一份力量。”
真狠,不過不愧是他爹!
他猜到龐淄肯定會把銀子放到錢莊寄存,他就動了扣下屬於世家那一部分的心思,他不想還回去了。
如今得了準話,他也算是過了明路,更加理直氣壯,就當他們替行善積德了。
“科舉之事如何?”此事由南枝一手推動,他自然十分關心。
此次主考更是由閑賦在家,除了教導南枝以外,已經從朝堂之中退出的帝師宋清廉親自坐鎮。
也從側面表示了仁安帝對此次科舉的重視,這是新舊制度替換的一種嘗試,他自然希望一切順利。
只不過他覺得世家不會那麼老實,畢竟打過這麼多年交道,對於世家他還是瞭解的。
“目前而言一切順利。”
南枝點頭,他也沒天真到世家一點么蛾子都不出,畢竟為官的機會,能擴大自家的勢力,推舉名額他們都能做各種手腳換取利益,更別提科舉了。
他們定會想辦法保證更多科舉前幾名的位置,至於到時候會不會鬧出什麼舞弊案真不好說。
科舉還在初期籌備,宋清廉正在聯系組建科舉出題小組,外加負責科舉相關事項的人選。
文若的渝州不急,畢竟地勢艱險,但豫州還有荊州都等不得,同時還需要泉州幫忙做策應。
防止謀士三人組知道文若可以正常科舉,而選擇留下耽擱事,幹脆提前把人打包出去。
而龐淄這人南枝幹脆放任其事態發展,並且在確認對方確實將銀兩存入錢莊後,放心大膽的推了一把,加速龐淄的計劃。
有時候真的只有吃虧覺得疼了,那些老百姓才會相信自己真的被騙,不然永遠抱有僥幸心理。
“枝枝,你知道龐淄是隸屬於哪個商會的嗎?”顧清晏也沒想到查到一個意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