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系統裡有鍛鐵大全,裡面說不定會有馬蹄鐵的打造方法,或者直接找個手藝絕佳的鐵匠一點點來嘗試。
這個東西最早是在公元3世紀出現,古羅馬那邊就有類似馬蹄鐵的東西,照理來說大家應該也有相似東西。
據說在隋唐之前就有馬蹄鐵,可沒有相關有力佐證,真正發現的本土馬蹄鐵大概是在元朝。
無論這個東西原本應該在多少年後才會出現,南枝都想提前弄出來。
比起馬蹄鐵這個小東西,馬鐙倒是出現的更早。
在琢磨出馬蹄鐵之前,還是要委屈蔔蔔一段時間。
南枝想了想,借馬車掩護從農場掏出一根水靈靈的大蘿蔔,喂給愛吃蘿蔔的小馬。
蔔蔔看到他拿出一根漂亮的蘿蔔,鼻子動了動,嗅到蘿蔔的清甜,也顧不得和顧清晏僵持。
“咴~”
南枝一邊投餵,一邊示意顧清晏先上馬車,他怕再這麼對峙下去,天黑了都不能出發。
他玩了一個小小的狡猾,雖說是沒五日才能去一次宮外莊子上,可沒說他不能第五日下午出宮,在莊子上過一夜,呆一整天再回來。
這樣他就有了一天半的時間,還不會在路上額外浪費。
顧清晏也覺得和一匹小馬駒計較太過幼稚,他要做一個靠譜的人。
出門這點小插曲並沒有破壞南枝的興趣,離開了皇宮範圍,終於有了人煙的街道兩邊擺著各種小攤,穿過鬧市還能聽見吆喝聲。
路上百姓看到南枝的馬車紛紛避讓,能坐得起馬車的基本上全是貴族,更別提這還有三匹馬拉車,旁邊還拴著一匹小馬。
這樣的人,普通老百姓可惹不起,自然下意識閃躲。
南枝坐在馬車上拿了塊青禾準備好的糕點和顧清晏聊天:“清晏,你說外面那個賣的餅好吃嗎?”
宮裡的東西肯定不難吃,但也沒好吃到哪裡去,主要還是如今調味料太少,味道太過簡單,養殖方式也比較原始,沒有經過科學養殖的牲畜味道多少都帶一些腥羶味。
古代的豬要養好幾年才能有肉,並且沒有被閹割的豬肉又柴又腥,又沒有大料能夠壓下這股味道,另有選擇的貴族才不願意去碰它。
而南枝問的餅裡包的就是豬肉餡,顧清晏知道的要多一些,搖搖頭。
“枝枝,那個餅可能不會好吃。”
南枝遲疑:“真的嗎?還是買一個嘗嘗吧?”
南枝叫了一個內侍去給他買餅,讓車夫繼續向前行使,在主幹道外一個不影響行人的位置停下等內侍買餅送過來。
南枝手下的人都利索,也沒多等,熱乎乎的餅就到了南枝手上,和他想象中完全不一樣,餅皮幹巴還有些糊,掰開掉渣不說,裡面的豬肉也很少,還帶著一股怪味。
顧清晏輕嘆:“都說你不會喜歡的。”
南枝忘記這個時代油是稀罕物,那些調味料更是難找,這種情況下,宮裡都做不出特別讓他驚豔的食物,民間就更沒高手了。
看著這毫無食慾的餅,南枝又不想浪費,閉著眼咬了一口,顧清晏伸手都沒來得及攔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