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設立太子之位以來,少有這麼早就被封為太子的,也少有封為太子十多年還是太子的。
皇帝在決定太子人選之前會反複考量,直到身體衰弱之時,才會開始選太子,徹底病倒之後就會讓太子監國,病逝太子繼位。
可以說在大夏幾乎沒有十年以上的太子,過於早的確立太子之位,很容易出現一些弊端,同時更早確立繼承人,也容易穩定局勢。
不過少有在繼承人小小年紀就立為太子的,南枝可以說是一個例外。
而有後世記憶的南枝心中暗自撇嘴,十年太子算什麼?
還有當六十年的皇太子,遲遲不能繼位的,雖然不是本土太子,可即便是本土,也有當好幾十年的太子,遲遲不能繼位,差點沒逼瘋魔的太子。
只能說南枝所處的大夏,設定太子之位的年歲還是太短,不像後世立太子會更早一點。
到南枝這裡,他不僅當了十年太子,實則是當了十年隱形皇帝,如今他爹尚且硬朗,就準備直接將皇位傳給他,讓他成為名副其實的天子。
於是又出現第一位太上皇,可以說自從南枝當上太子之後,似乎發生的每一件事都與往常不同,根本無法以常理去判斷。
這個時候那些還以為南枝是傀儡,為真正繼承人當擋箭牌的世家才徹底清醒,根本不存在什麼擋箭牌,這就是仁安帝心中一直以來的繼承人。
由於出現前所未有的太上皇,南枝的登基儀式也不能依照舊例,具體是什麼流程還要重新規劃。
畢竟是大夏最高權力更疊,即便這十年間真正的話語人早就成了南枝,名義上依舊還差幾分意思。
登基過後他將是大夏真正說一不二的君主。
商量來商量去,最後還是決定根據原有登基大典的流程,刪減部分不必要禮節,比如說告慰先帝,改為由先帝為新帝帶帝冠。
畢竟過往告慰先帝,都是人沒了,所以才需要告慰,如今仁安帝還活的好好的,自然不需要這一步。
同時也不能完全讓仁安帝沒有存在感,畢竟這是一場權力更疊的典禮,自然需要一些符合典禮目的的環節。
於是就有了仁安帝卸下帝冠將帝冠帶到太子頭上,同時將玉璽親手傳給南枝。
這場繁瑣且莊重肅穆的登基大典,可以說是前所未有,並且開創一個新的時代。
只是即將帶起整個漩渦的當事人,還並沒有這個意識,也沒想到會開創一個怎樣輝煌的未來。
只是這一刻南枝成為大夏真正意義上的皇帝,未及弱冠卻帶上最沉重的冠冕,成為說一不二的存在。
而站在南枝下首左右兩邊的人,目光熾熱的看著他們選擇效忠的物件走到至高點。
他的家人、朋友,還有伴侶全都用飽含期許與祝福的目光,注視著他一步步向前,或者說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因為有這些人支撐,才能如此堅定的邁向那個他曾經抵觸的位置。
世家對於他的登基並不太滿意,南枝並非他們理想當中的皇帝人選,可他們已經被排除出核心權力中心,即便不甘也只能看著這個從未被他們放入眼中的皇子成為皇帝。
就像他們當初沒能攔下南枝成為太子一樣,如今更加無法阻攔他成為皇帝。
頂著那些或期許或忌憚的視線,南枝真正開啟屬於他的盛世。
自此海晏河清,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