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能夠多聽小徒弟叫幾聲師父就更好了。
“並非如此,拜師之事不僅是你選擇了我,同樣也是我選擇了你,這份形式所代表的含義是我重視這段關系。”
這話南枝說的十分認真,或者說他對於每段關系的處理,無論是親人還是朋友,都在慎重對待每一段關系。
或許有人覺得這樣很累,也完全沒有必要。
對於南枝而言並不是這樣,他是一個儀式感很重的人,認為這些儀式感會給一段關系帶來安全感。
即便是有血緣關系的親人,也不是理所當然享受他們的好,單方面享受這種付出,對於親人而言就是一種傷害。
這也是那麼多人被他吸引,願意與他當朋友,或者加入他麾下的原因。
這種被重視的感覺,感受過一次之後,就再也難以放開。
“罷了,那就隨你。”仲景不會拂小徒弟的面子,他自己不怎麼喜歡繁瑣的事,但確實感覺到被尊重。
沒人不喜歡被尊重,即便仲景是個快接近百歲的老人,同樣也會為之動容。
在意與不在意,真的能夠透過言行之間感受到。
南枝清楚仲景不愛熱鬧,也沒有辦特別隆重的拜師宴。
就像之前宋清廉一樣,恭敬斟了一杯拜師茶,送拜師禮,然後請所有到場的親人朋友,見證這段關系的有效性。
他是正大光明拜師,又不是打算偷學完技能轉頭就不認人。
並且考慮到仲景與宋清廉都是他師父,拜師這個環節就得一碗水端平。
兩個都是師父,也不好厚此薄彼。
拜仲景為師以前,南枝也去帝師府告知他要拜第二個師父的事,講清楚是什麼情況,得到宋清廉的首肯之後,才準備拜師的相關事宜。
這也是在尊重帝師,兩位師父對於他而言同樣重要。
他也和仲景說清楚他還有一個老師,不過並非是教醫術,而是教他讀書識禮的先生。
仲景和宋清廉都表現出並不在意他有兩位師父,畢竟他倆教的東西也不一樣。
年紀大的人只會覺得多學點東西好,根本不會覺得只能拜一位師父。
或者說並非他們年紀大豁達,而是他們本身性格就屬於十分豁達,年歲增長之後這份豁達變得更為通透。
帝後也已父母的身份參與到小皇子的拜師宴,可以說受到南枝的影響,因為他重視,所以他們也願意跟著一起重視。
由於仲景是大夫,大家準備的禮物基本上不是珍貴藥材,就是古籍醫書。
都是用心準備,盡量往實用這一方面去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