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原來如此,那你們拿到糧食了嗎。”
“還沒呢,說是糧食還沒運過來,等來了一起發,不過每天都有兩個饅頭,幹活也沒人催,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青壯咧嘴一笑。
高大文士點點頭,又接連詢問了幾人,這才帶著人返回馬車,繼續上路,沿途的百姓都紛紛讓在了裡側。
“傳令下去,都牽著馬走,以免傷到百姓。”
“是,大人。”
高大男子坐在車內,衝著外面吩咐了一句,就摸著鬍鬚道:“好一個以工代賑,沒想到那趙銳不但是位軍事奇才,對治理地方也頗為在行,原先聖上要任命他為宣大總督,老夫也覺得太過荒唐,現在看來倒也並無不妥之處,老夫倒是有些期待,一睹我大明第二位戚少保的風采了,呵呵!”
“大人,學生倒覺得這位趙少保似乎有些好大喜功,行事太過急躁了,這官道不但要修八米寬,還一直要修到太原,實在沒有必要呀,而且我看答應百姓的糧食,八成不會兌現。”
一旁的幕僚卻是苦笑的搖了搖頭,若他知道這段官道還只是最短的,恐怕就不會說好大喜功,行事急躁了。
“哎,少年人急躁一些很正常,這沒什麼,即便沒有糧食,一天兩個饅頭也能救命呀!”
高大男子正是前來上任的宣大總督盧象升,聞言一擺手。
光憑趙銳能將幾縣百姓組織起來,並能落實,還沒有發生官吏鞭打百姓這點,他就佩服。
車隊一直向西,足足走了十多里,仍然每隔一段就有幾百男女在修路,場景也都差不多。
當車隊再次來到一處修路的地點,隨著一陣銅鑼聲響起,百姓紛紛丟下工具,朝遠處的空地衝了過去。
盧象升和邊上的幕僚好奇之下,也趕緊停下馬車,讓護衛留在原地,和師爺走了過去。
“劉頭,城裡的告示可是說五天發一次糧食的,今天都第十天了,收工的時候是不是要發糧食了?”
“是啊劉頭,我家婆娘和孩子還等著糧食救命呢,你就行行好,快點發糧食吧!”
“吵什麼吵?一個個都想造反是吧?誰跟你們說五天發一次糧食了?規矩改了,活幹完了一起發。”
一名捕快用鐵尺敲著身前的木桶,不耐煩的喝道。
“劉頭,聽說壽陽,榆次那邊都是五天發一次糧,咱們這邊怎麼就變成活幹完一起發了?”
“是啊,聽說他們那邊每天都吃白麵饅頭,還有菜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