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些官宦人家的家屬,什麼小姐少爺之類的人,壓箱底的體己錢也都從金瓜子、金葉子變成了四海銀票。
這件事情說起來簡單,但是一個金融部門建立起來卻是千頭萬緒。從人員培訓到相關制度,從票據防偽到儲存比例。沈墨幾乎是手把手一點一點的把龍玉決和一些骨幹員工給教出來的。
沈墨在這票號上面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其實他這麼做卻是有原因的。
因為在後世他曾經在金融詐騙集團裡面臥底過,對於經濟理論還是有一定底蘊的。
簡單來說,當他的四海票號信譽建立起來之後,他原本的200多萬兩銀子的資金作為槓桿,能夠撬動起來的現金流,就是這個數字乘以十倍還多的財富!
畢竟這些人習慣了使用銀票流通和交易之後,就沒人會去把沉甸甸的黃金再提心吊膽地埋在自家的床底下。所以沈墨他們吸納的這些資金,就可以為他所用,成為他自己實力的一部分。
而在沈墨的幫助下,四海商社的第一筆業務也順利的達成,那就是為軍器監提供大筆的軍用物資。
經過沈墨的長時間攻關和設計,他基地裡面的高爐鍊鋼和水力鍛造技術已經初步形成了生產規模。
如今他們所煉製出來的優質鋼材如果要是投放到市場上,這些價格低廉卻又質地優秀的鋼鐵製品,絕對會對臨安城裡的鐵匠鋪造成極大的衝擊。
但是沈墨並不打算這麼做,他把目光對準了軍器監。這次他拿下的第一筆訂單,就是四萬把環首鋼刀的訂貨。
這些市面上需要三兩銀子一把的鋼刀,在沈墨的工廠裡面卻是隻有7錢銀子不到的成本。當江叔接到這筆訂單的時候,他手捧著工部發下來的定製文書,差點沒笑抽了過去!
這哪是訂單啊?這就是紮紮實實的給他送錢好不好?
……
隨即,沈墨他們的工廠立即開工製造這次工部要求的環首鋼刀。
沈墨的現在的工廠雖然還比不上一個縣一級的私人小鋼鐵廠那麼大,但現在卻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開工之後,從高爐裡面調製出來的含碳量大概在9.5%的鋼材,直接鑄造成鋼板之後,還沒等冷卻就進入了軋鋼車間。
雖然沈墨現在的軋鋼車間所使用的軋輥長度,才有區區的60公分長。這在現代鋼鐵廠裡面簡直就是個大笑話,但是放在南宋這個時代,卻已經差不多是天鼎星科技的水準了。
被河中的水輪帶動的軋鋼機,隨即將這些板材軋製成均勻0.6毫米厚度的鋼板,之後再經過前後通透的熱爐退火之後,再用水輪機帶動的衝床衝壓出刀身的鋼坯。
源源不絕的水力提起了重達一噸的衝床模具,在沉重的下落之後,隨即鋼板上就被衝壓出了一個長條形的孔洞,而那根鋼刀身形狀的鋼條則是落到了模具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