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衛燕一死,他再帶著人將知情的黑風山土匪“剿滅”,到時候不光他做下的那些事得以隱藏,便是在鎮國公的面前沒準也能立下一功!
那時候黑風山的人都被他弄死了,再無人知曉衛燕真正的死因,即便鎮國公府派人來查,也只能摸摸鼻子認倒黴,誰叫他們將自己府上那種文弱公子送來這種虎狼之地呢!
一箭雙雕啊!
趙麻子越是想,越是覺得這條路子可行,如今他也就這一個辦法了,不行也要行!
好在其他各處還有不少他的人在。
趙麻子覺得自己運氣不錯,剛想要睡覺,就有人遞枕頭。
斜橋鄉的村民因為搶水源的事情鬧了起來。
斜橋鄉分前後兩個部分,上游的村民築壩蓄水,下游的農田便得不到灌溉,幾乎每年夏天,都要因為水的事情鬧上幾回。
趙麻子得了這個信,一邊派人去斜橋鄉攪和一下,激化了村民之間的矛盾,他找人暗中在河堤上弄了一個口子,上游蓄的水就從這口子裡面一洩而下。這就徹底激怒了上游的村民。
哪裡知道還有更巧的。
這幾日忽然下起了大雨,那雨叫一個大,上游村民原本是找了東西將口子給堵上不給下游水,可這雨一下雖然是緩解了下游稻田的旱情,但是卻是讓上游河水暴漲,那被修補的地方被大水沖開,水流直接不受控制的直接沖入了下游的稻田之中。
眼看著千畝良田的稻穀直接被水給沖毀了。
冰河縣這地方冬季時間長,也就指著夏季這一季的稻米豐收了,所以老百姓都將這些田地當金子一樣的看,平日裡為了灌溉的水都能打一個頭破血流的,現在上游的堤壩破裂,致使下游被淹,那下游的村民哪裡還能忍的住,當天就扛著鋤頭和耙子直接殺上了上游,他們不光要一鼓作氣拆了堤壩,更要讓水也將上游的農田也一併淹了。
他們沒飯吃,自是不會讓上游的人也好過。
上游的人一看這架勢,不打不行,也找了精壯年輕的小夥子組成了護堤隊,這兩邊一碰,就真的廝殺了起來,第一天就死了五個人,傷了二十多人。
趙麻子見這效果比自己料想的更好,心底是樂開了花。不過作為縣丞,他還是面有憂色的趕緊將這一訊息傳遞給了衛燕。
衛燕得知之後,哪裡還坐得住。
這樣的鬥毆繼續下去,便是兩敗俱傷的後果。他作為縣令,不能不管。
他也不敢怠慢,直接帶了二十個侍衛就騎馬直奔後河鄉去了。
好機會!
趙麻子早就尋了人混在了鬧事的村民裡面。如果場面失控,最好是在這裡就將縣太爺給解決了。那地方一鬧起來,有個推推搡搡的,實屬正常,要是有人失手也是可以解釋明白的。
在衛燕離開縣衙的同時,他更是給在黑風山的土匪送了一封信去,讓他們埋伏在縣太爺回來的路上,如果他在河堤上的人不能解決了衛燕,那就讓黑風山的土匪們在半路上再截殺衛燕一次。
總之他這次是下了雙重保險,一定要讓衛燕死在冰河縣才行。
只要衛燕死了,那些前來投靠他的什麼小衛爺,蕭文書就全數不在話下了,成不了氣候的。
尤其那個小衛爺,如今這麼囂張,還負責擴建民團事宜,不就是依仗著他是衛燕的族弟嗎?
族弟而已,那種遠親,不知道遠出了多少去,是死是活,鎮國公府才懶得過問。
趙麻子越是想越是覺得自己這個法子絕妙。
可是後果卻並沒朝著趙麻子預料的那樣發展下去。
衛燕的確是去了後河鄉解決問題了。
在河堤上,兩邊已經打的急了眼,衛燕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人分開,自己去和兩邊的人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