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我為太子畫紅妝> 第90章 當有所作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0章 當有所作為 (2 / 4)

農民所剩無幾的農產品,被徹底摧毀。

關中最終因食物匱乏,出現了隋朝建國以來最大的饑荒。

半年不到的短短時間內,關中區域連續發生“三波”天災,嚴重考驗著隋文帝及一眾大臣。

隋文帝為此事已經連續兩日茶飯不思,發愁該如何處理。

只可惜朝中眾大臣所上的奏章,沒有一個能合他的意。

據史料記載,這年發生的關中大旱,隋文帝並沒有開倉放糧,賑災救民。

《資治通鑑》中記載,隋文帝僅僅是對這場突如其來的饑荒,表現得十分自責:

“關中大旱,民飢,上遣左右視民食,得豆屑雜糠以獻。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責,為之不御酒肉,殆將一期。”

隋文帝一邊流涕,深深自責,並因此不食酒肉,一邊卻緊鎖糧倉。當時這句自相矛盾的話,引起楊安很大的好奇。

為此,他查了更多的資料。發現隋文帝曾多次開倉賑災:

開皇三年的時候,關中遭受饑荒,隋文帝當時下令調集十三州的糧倉儲備,運送到關中賑濟災民;

開皇四年,“駕幸洛陽,關內飢也”,隋文帝立馬開啟“常平倉”,拯救了數不勝數的災民;

開皇五年,隋文帝甚至下令在各地設定義倉,準備在當地遭受災荒的時候,隨時開倉放糧,解決饑荒問題。

僅僅從這三年的歷史來看,隋文帝絕非像唐太宗所說,是一個小氣到“不憐百姓而惜倉庫”的人。

楊安覺得,這次關中大旱,隋文帝之所以沒有開放糧倉,一定是出於某種方面的考慮。

乘著隋文帝還沒有做出決策之前,楊安覺得,該有所作為。

因為關中大旱問題,隋文帝要求太子也要參加每日的早朝。

這天早朝散朝後,楊安跟著太子去了東宮。

進入東宮內殿後,楊安開口問道:

“關中大旱,太子殿下以為該如何處理?”

“自然是開倉放糧,賑濟災民,”太子頭也不抬,“往年旱災,父皇也是如此處理。”

“下官也認為,理當如此,”楊安點頭,“只是殿下發現沒有,陛下今次始終有所顧慮?”

“有所顧慮?”太子抬起頭來,

“正是,”楊安肯定道,“因為有所顧慮,所以陛下才拿不定主意。”

“下官認為,如果能打消陛下的顧慮,則開倉放糧,必成定局。”

“只是,”太子看向楊安,“如何打消父皇的顧慮?”

“下官認為,可以從三方面出手。”

“少師請說。”太子期待地看向楊安。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