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便有兩名楊安久聞大名卻交往不多的兩人。
這兩人,一個叫長孫晟,另一個叫裴矩。
楊安最早知道長孫晟,便是因為“一箭雙鵰”的典故。
說起來還是在北周末年,突厥首領沙缽略可汗請求與北周通婚和親。北周宣帝宇文贇以趙王宇文招之女封為千金公主嫁給他為妻。
娉娶時,北周與沙缽略可汗各自炫耀本國實力,都精選驍勇之士作為使者。
朝廷派長孫晟作為副使,護送千金公主到沙缽略可汗的牙旗之下。
北周曾先後派數十名使者前往突厥,但沙缽略可汗都不重視,卻唯獨對長孫晟特別喜愛,經常與他一起遊獵,以至將長孫晟留住突厥達一年之久。
長孫晟為何受到沙缽略可汗如此重視?正是因為他武藝高強,尤其擅長彈丸和射箭。
有一次,長孫晟跟隨沙缽略可汗出遊,遇到兩隻雕飛著爭肉吃,沙缽略可汗給長孫晟兩支箭,說:
“請射取它們。”
長孫晟於是彎弓射去,正遇雙鵰一上一下爭奪食物,這一箭恰巧洞穿雙鵰,引起眾人的歡呼。
“一箭雙鵰”的成語,便是由此而來。
讓楊安對長孫晟感興趣的,不止是他的武藝高強,更因為長孫晟是個有心人。
長孫晟在突厥被留的一年多時間裡,並沒有一味的吃住玩樂,而是乘遊獵之機,考察突厥山川形勢、部眾強弱。
等長孫晟被從突厥回來時,他早已把突厥的情況瞭解得一清二楚。
可以說,此時的長孫晟,就是一個突厥專家。
而另一名叫裴矩的官員,則同樣不可輕視。
裴矩本來只是一名文官,但是難得的是,他的身上有一股文人缺少的俠氣。
楊安最早了解到裴矩,便是和太子平叛江南之時。
滅了陳朝以後,嶺南作為江南的一個較為偏僻且相對獨立的地區,需要派人接管。隋文帝派的接管官員,正是裴矩。
可是裴矩剛接到聖旨,還沒有動身,江南便掀起了造反大潮,到嶺南的道路也被叛軍佔領。
隋文帝得到訊息或,讓人告訴裴矩,可以等事態穩定之後再上路。
可是裴矩卻主動表態說,江南叛亂,正是國家用人之際,斷無退縮之理!
隨後,裴矩便義無反顧地趕赴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