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安看出勝敗後,便叫停了雙方,讓他們進行短暫休息。
但因為腦海中的靈光一閃,楊安將二十人叫到一起,教個他們一個新的法子。
於是,雙方開始了第三次對抗。
這一次,楊安仍然有意讓兩個五人小隊隔著一段距離。
隨著一聲令下,二十人中的十五人衝向一直在對抗的五人小隊,而剩下來的五人,則拼命攔住另一個五人小隊。
這就是楊安從兵法上學到的一招: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以少數兵力拖住敵方的援兵,集中優勢兵力打掉敵方被圍住的兵力。
這一次的結果是,十五人氣勢如虹,而最先被攻擊的五人小隊一直在參加對抗,現在要以一敵三,明顯力不從心,短時間內被擊垮。
打援的五人,雖拼盡全力,卻險象環生。幸虧十五人速戰速決,趕過來支援,以二十人對五人,再次迅速解決戰鬥。
看著士氣下降的十人隊,楊安的臉上卻露出了笑意。
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如果只經過短短三天的訓練之後,便能對抗兩倍以上的敵人,還能輕易取勝,那他們的尾巴還不翹上天?
以後還怎麼讓他們刻苦訓練?
楊安一開始並沒有責備他們,只是讓十人聚到一起總結失敗的原因。
可這十個人卻士氣低落,也可能這幾天的訓練讓他們感覺太累了,連話都不想說。
楊安看在眼裡,走到十人跟前,不但沒有絲毫同情,反而一臉嚴肅地讓他們站成一排,聽他訓話:
“一開始之所以取得勝利,是因為你們認真訓練。”
“面對兩倍的對手,也能取得勝利,是認真訓練給你們的回報。”
“而在真實的戰場上,如果能取勝,便能保住自己的腦袋。”
“這樣的回報,就是訓練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可你們僅僅只訓練了兩三天,便叫苦叫累,哭著喊著訓練太枯燥。”
“你們嘴裡枯燥的事,能跟上陣殺敵相比嗎?”
“你們認為一件事枯燥,大不了不去做,可以有別的選擇。”
“但是,既然是當兵,就得隨時準備好上陣殺敵。軍令下達的那一刻,你們有得選擇嗎?”
“沒有選擇!”
“因為這是掉腦袋的事!”
“訓練得好,你陣法熟練,便能砍了敵人的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