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當中,同一名學生,很可能不適應別的老師的教學方式,卻適應你的教學方式,但你並不能因此就說能教好所有的壞學生。
就比如給你送來一個智商高於你的壞學生,你立馬就束手無策。因為你所有的行動,在高智商的他看來,都是“小兒科”。你會備受打擊而變得沮喪。
所以,如果在隋文帝的五個兒子當中選一個的話,楊安會選楊勇。至少楊勇在歷史記載中,沒有暴虐的劣跡,而且,就算別人對楊勇提出批評建議,楊勇也沒有進行打擊報復。
更何況,楊安掌握的歷史知識中,楊勇在施政方面也可圈可點。其中,在處理北齊遺民問題上,就體現出比隋文帝更為先進的治國理念。
楊安現在所處的隋朝,由之前的北周和北齊合併而成。而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是在北周長大的;北齊相對於北周,社會發展程度比較高,尤其是北齊的工商業,在北周根本就見不到。
隋文帝的思想過於老套,認為老百姓不是當兵就是種地,根本就不應該存在第三種職業。
在隋文帝看來,那些離開土地,從事工商業的勞動人民就是遊手好閒的刁民,而刁民一旦遊手好閒,就會為非作歹、擾亂社會。
有了這個先入為主的思想,隋文帝豈能讓這些刁民任意妄為?他認為應該加以懲罰。
所以,隋文帝發話把這些人遷到北方邊境去。這就相當於流放。
一旦這些百姓被無故流放,就會不滿大隋的統治,民怨沸騰甚至造反都有可能。至少會讓整個山東地區都騷動起來。
就在此時,太子楊勇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跟父皇說,讓北齊的遺民移風易俗是件大好事,但百姓戀土懷舊是人之常情,如果操之過急,強迫他們離開故鄉,容易引起變亂。假如慢慢引導,假以時日,讓百姓們沐浴皇上的聖恩,百姓們自然就漸漸走回正道了。
好在隋文帝還算開明,聽勸納諫,也因為楊勇的建議,山東地區的老百姓僥倖躲過一劫。
由此可見,太子楊勇寬仁忠厚,同時也算是有一些施政能力的。
這恰恰是在五兄弟中,楊安唯一看得上的品質。
為什麼說“唯一”?
因為楊安也很無奈。由於隋文帝教子不得法,五個兒子都算不上優秀。
之所以選擇楊勇,純粹是“矮子裡面選將軍”,只能將就。
衝著寬仁忠厚不暴虐這點,楊安認為楊勇還有藥可救。而其餘的四位皇子,根本是無可救藥!
但這並不代表,楊安認為楊勇繼位後,會是一位好皇帝!
楊勇還有著很多的缺點,比如說荒淫奢侈,貪圖享樂,道德自律性差;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還比如說,楊勇政治覺悟差,簡直沒有一點點對政治鬥爭的敏銳!
楊安曾經分析過楊勇為什麼會失敗。
他認為楊勇失敗的最主要原因就在於,政治覺悟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