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我太子之師> 第90章 當有所作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0章 當有所作為 (3 / 4)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楊安緩緩道:

“第一,天災人禍。從去年的修建行宮暴虐百姓事件,到今年五月的京師地震、關內諸州旱災,直到現在的關中大旱。”

“每一次天災人禍,都造成了百姓的死亡。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無不驗證著天象異變的預兆。”

“而這些天災,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結束。”

“陛下一定會擔心,後面可能會有更大的災禍來臨。”

“所以,陛下不敢輕易動用倉庫中的糧食,”

“以免下一次更大的災禍來臨時,束手無策。”

楊安說到此,看了一眼太子,“這是陛下的第一個顧慮。”

“少師說得對,”太子讚許地點頭,“近一年來,發生的災禍,確實比往年多。”

“陛下顧慮的第二點,”楊安繼續分析道,“便是內憂外患。”

“近幾年來,內部有江南叛亂,五羌反叛,外部有突厥侵擾。”

“陛下出于軍事方面的考慮,得優先考慮軍需糧草儲備。”

“第三,下官認為,陛下要藉此旱災機會,對義倉進行改革整頓。”

“改革義倉?”太子疑惑地看向楊安,“何為義倉?”

見太子不解,楊安只得將義倉的形成原因及目前狀況講述了一遍。

開皇三年,大隋官員長孫平徵拜度支尚書,他看到大隋多有旱災,百姓深受其苦,於是向陛下上奏,在奏章中建議:

讓百姓每年秋收季節,根據貧富不同,拿出一定數量的糧食,放到政府提供的倉庫之中,以備凶年之用。

隋文帝欣然應允,並取名為“義倉”。

只是這義倉是本著自願的原則建立的,管理人員也是百姓,所以十分鬆散。

再加上普通百姓意識不到“義倉”在凶年時的重要作用,經常以陳糧、腐爛的糧食,或者是雜糧充數。

所以,等到天災來臨時,“義倉”中的糧食多已腐敗變質,並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少師的意思,”太子聽完楊安的解釋後,恍然大悟:“父皇不願意開倉放糧,是想乘著大旱之機,讓百姓認識到義倉的重要性?”

“正是如此,”楊安點頭,

“下官認為,陛下早就有意將義倉由自願改為強制,只是一直在等待契機。”

“這樣的改革,是好是壞?”太子問道。

“當然是好事,”楊安肯定道,可跟著又搖搖頭,

“不過不是時候。”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