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隋朝剛剛立國才一年零三個月,隋文帝還是堅決主張,打!
其實隋文帝在立國之初,便徵調百姓,修補長城,並派出將領鎮守邊關,一直在做戰爭的準備工作。
也就是說,隋文帝打的是有準備之仗。
如同某偉人說過的,突厥不過是貌似強壯的紙老虎。
在隋文帝的號召和鼓舞下,大隋將士以一敵百,寸土不讓、浴血奮戰,居然打得突厥丟下一路的屍體,落荒而逃!
隋文帝在取得軍事上的勝利的同時,還依靠突厥專家長孫晟取得了外交上的勝利。
突厥大舉進犯之初,長孫晟便上奏隋文帝,將突厥內部的情況分析得一清二楚。
當時突厥最大的問題就是內部分裂,長孫晟建議隋文帝,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使用離間計,並採用遠交進攻的策略,各個擊破。
隋文帝聽後大喜,派長孫晟作為外交使臣,對突厥的五大可汗進行遊說離間。
長孫晟也不辱使命,成功利用突厥五大可汗之間的矛盾,使他們自相殘殺,最後得到了想要的結果。
到開皇四年,突厥已經分裂成東西兩個部分,蒙古草原的東部是沙缽略可汗,西部是達頭可汗。
北周北齊時期,是突厥看著中原分裂。
到了開皇四年,是大隋看著突厥分裂。
還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
開皇七年,蒙古草原東部的沙缽略可汗去世,弟弟處羅候接班,稱莫何可汗。可是僅僅在位一年便去世,可汗的位子又傳給沙缽略的兒子,都藍可汗。
而沙缽略此前的妻子,突厥的可賀敦,大義公主,也依據突厥的風俗,先是嫁給沙缽略的弟弟,然後又嫁給了沙缽略的兒子。
大義公主名義上是隋文帝的乾女兒,實際上是北周的千金公主。
只因北周被隋文帝篡位,前夫沙缽略可汗又打不過大隋,窮途末路的情況下,不得不委曲求全,投靠大隋,改叫大義公主。
對於隋朝公主的身份,大義公主一直不甘心,總認為是國仇家恨。
倘若現在的丈夫沒有什麼本事,大義公主也就認命了,而且就算有什麼不滿也不會表現在臉上。
但是她的現任丈夫,都藍可汗非常精明強幹,表面上對大隋很恭順,以獲得隋朝的財力和物力支援,實際上卻藉助大隋的威望,開疆拓土,不斷向西擴張。
開皇十年,都藍可汗打到天山地區,得意忘形之下,將掠奪回來的一柄玉手杖獻給了隋文帝。
隋文帝一看,立馬就猜疑聯想起來,都藍現在變得這麼強大,他會不會有一天統一草原,重新對大隋形成威脅?
若真如此,就無法制衡突厥勢力,對大隋顯然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