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姬威這件事上,楊安設想過最好的結果。
那就是姬威招了,並且找到他與晉王楊廣串通監視太子的證據。處理起來很簡單,可以將此事上報給隨文帝,讓皇帝定奪。
差一點的結果,就是姬威招了,但卻沒有找到證據。那就不能讓皇帝知道這件事。
因為手上沒有真憑實據,萬一姬威到了皇帝面前,死不承認怎麼辦?如果皇上念著舊日情誼反而懷疑太子故意搬弄是非怎麼辦?
到那時,豈不是搬塊大石砸自己的腳,啞巴吞黃連有苦說不出?
最差的結果,姬威沒有招,也沒有找到內通晉王的證據。
除了最好的結果能上報皇帝,其它兩種結果都不能讓皇帝知道。
而眼下的到的結果,恰恰是最差的。
放,肯定是不能放的。
因為這等於放虎歸山,若是就這麼把姬威放了,姬威在東宮肯定是待不下去。那就只能離開。
到時候姬威會去哪兒?肯定是去楊廣那,把現在東宮的情況跟楊廣這麼一說,楊廣知道是他楊安攛掇著太子做出這麼多事,成為他奪嫡路上最大的障礙,那非得不計代價、千方百計要除掉楊安。
殺,也不能殺。
送到隋文帝那?更不可行。
這三條路都走不通,所以姬威就這麼一直關著。
直到冬至七天長假過去,楊廣探親結束都回駐地幷州好幾天了,楊安也沒能想出好辦法。
楊安不但在如何處理姬威這件事上頭痛,更令他頭痛的是太子的狀態。
自從第二封請罪書送給隋文帝回來之後,楊勇便彷彿換了個人似的。
雖然不再聽淫詞豔曲,也沒有再找美女相陪,但情況也沒有向好的方向發展。
太子整日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除了送酒菜的廚子外,什麼人也不許進,什麼人都不見,整日長吁短嘆,醉生夢死。
幸好東宮內這段時間內,也一直沒有大事發生。一些小事則記錄在案,先送到東宮內殿存檔,留著等太子清醒過來後再處理。
楊安的計劃中,本來是除掉雲昭訓和唐令則後,便對太子進行洗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