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麗娘無奈地嘆氣,“我是管不了了。”
倒是花易巖笑得挺舒心,他把紙張上的墨跡吹乾,朝譚麗娘伸出手,“給錢吧,當家的。”被譚麗娘在手心上拍了一巴掌,又瞪了一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等送走了花易巖,譚麗娘回到屋裡的時候,四個孩子都在各自的位子上坐著,只等她回來就可以開飯了。譚麗娘一開始還有些不好意思,怕孩子們有什麼想法,一頓飯下來,不止知道內情的呦呦和陶陶,就連懷宇和懷瑾都沒有異樣,彷彿就應該這樣似的。譚麗娘一時間感慨萬千,孩子們都長大了啊。
花易巖下午如期歸來,除了呦呦紙條上列的那些東西,還格外帶了其他的,比如送給懷宇的一塊墨條送個懷瑾的一個鍍金九連環送給陶陶的一束二十四色淮揚絲線和送給呦呦的一本名為《天行俠》的話本。
買這些東西的時候,花易巖一直在暗自嘀咕:京城的將軍府裡有一套刻著梅蘭竹菊的百年徽墨,還有一個番邦進貢來的可以轉的七彩“魔方”,改天讓長生取了來,這個絲線也不夠好,改天請福賢王去內務府要一套,這個話本子我在軍中看過,還挺有意思,就是紙張太差了,字印的也不夠清楚……
待花易巖把給孩子們的東西都分發出去,趁著他們在各自顯擺自己的東西的時候,悄悄塞了一個布包到正在擺碗布筷的譚麗娘手裡,“也有你的。這個不夠好,下回送你更好的。”
晚飯除了呦呦要的醬肘子和醬包子,花易巖還買了兩條魚,一條放在水裡養了起來,一條讓譚麗娘紅燒做了晚餐。這是第二次六個人一起吃飯,相比與上一次的不歡而散,這頓飯吃的算是十分美滿。
飯後,花易巖沒有立刻離開,而是等到事情都做完了,坐在院子裡同譚麗娘和懷宇商議去府城趕考的事情。呦呦跟著陶陶雖然說不上話,但也搬了小板凳坐在一旁聽著。
“我問過表姑父了,”花易巖進入角色十分快,現在連知縣都不叫了,直接改口叫表姑父,“他說今年櫟陽縣今年報考童生試的人少,才十二個,別的縣人多,整個北陽府有一百五六十人吧。”
花易巖看向坐在對面的懷宇,面容嚴肅正經,“我把你的文章給知縣看過了,考中秀才應該沒問題,就是排名可能沒那麼靠前,你的文章還是不夠犀利,這屆主考官喜歡大開大合的路子,我也不懂,你自己琢磨一下。”
懷宇聽了點頭應是。
花易巖又轉頭看向譚麗娘,神情緩和了些,“表姑父說今年人少縣裡不派人帶隊,我想著家裡有馬車,乾脆我跟著去吧,八月十二考試,初十啟程,你收拾收拾,初八那天去譚叔墳上磕個頭求個吉利。”
呦呦在一旁聽著,覺得這樣安排十分合理,不過,“初十去會不會太晚了,到府城都晚上了吧?適應環境休息一下就考試了,根本沒有時間溫書,再說,也得和其他人交流一下,博眾所長吧。我看不如初八上墳初九就走。”呦呦根據自己前世高考的經驗,提出建議。
花易巖從來沒有經過科舉考試,並不知道里面有這麼多門道,一時也有點拿不定主意,他看向譚麗娘,等她發話。
譚麗娘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家裡上一次有人科考,還是五六年前,陳士梅每次趕考都是提前半個月甚至一個月就走了,說法和呦呦的差不多。今年事情多,她竟然給忘了。
譚麗娘在心裡算了算,最後拍板,“初六去上墳,初七去府城,你們慢點走不要趕,到了之後好好休息一天,畢竟水土不同。剩下幾天和同年來往交流,如果有志趣相投的就多來往,再四處走走散散心,也不必一直關在屋子裡看書。”譚麗娘拉著懷宇的手叮囑著。
呦呦眼看著譚麗娘要嘮叨個不停,趕忙打斷她,“娘這個想法好,時間寬裕一些好。”
陶陶也點頭,“時間寬鬆就不用著急,不然一著急就容易出錯。”
懷宇跟著點頭,“唯穩不變。”
逗得呦呦捏著他的嬰兒肥小臉,調笑他,“對,你說的真對。”
花易巖看看關於懷宇考試的事情說的差不多了,就轉移了話題,“我和你們母親,還有件事要說。”花易巖轉頭看一眼譚麗娘,握上她放在膝蓋上的手。
譚麗娘知道他要說什麼,卻不想現在就說,她瞪了一眼花易巖,一邊往外掙著手一邊說:“沒事,沒什麼說的,你們都回去休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