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推行王田,王寧安做的是均田,而且也不能隨意買賣。幾次調整幣制,從銅本位,到金本位,再到信用本位。
改革官職,設立殖民部,參謀部,審計司,皇家銀行,議政會議……同時也把礦山森林,收歸朝廷所有……
稍微梳理一下,就連老文都驚訝了。
讀了一輩子書,罵了一輩子王莽,結果到頭來才發現,最大的王莽就在身邊!
更要命的是這孫子居然把王莽沒幹成的事情給幹成了!
我的老天啊!
老文是沒法淡定了,或許是冥冥之中,真的有天命吧!
過去幾次被王寧安坑得太狠了,有怨氣,有不平,老文從心裡講,是不願意給王寧安搖旗吶喊的,更不願給他當臣子。
可面對這麼多的“巧合”,老文也按捺不住了。
人能和人鬥,但是不能和天鬥,老夫還是順天應人吧!
既然發現了王寧安和王莽是如此相似,那麼如何篡位奪權,也就顯而易見了。
王莽當過安漢公,接著出任宰衡,執掌朝政大權。
王寧安以軍功起家,封爵西涼王,接著擔任首相。
再度出山,晉位秦王,繼續擔任首相。
可以說,前兩步已經邁出來了。
接下來就是如何成為“假皇帝”。
老文思索了一下,還是按照王莽的策略來。
在掌握大權之後,讖緯禪讓之說盛行,各種符命祥瑞紛至沓來,不斷有人借各種名目對王莽勸進。符命、圖書,層出不窮,如“求賢讓位”、“漢歷中衰,當更受命”、“天告帝符,獻者封侯”等等。
對於獻符命的人,王莽都給予豐厚賞賜,有名哀章之人,更獻上金匱策書至漢高祖廟,大意言莽為真命天子,經過一輪一輪的造勢,終於時機成熟,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成為了新朝皇帝。
有榜樣在,照方抓藥就行了。
只不過王莽篡位,用的是讖緯迷信這一套,顯然在大宋是行不通的,畢竟多年的教化下來,大宋百姓的文化程度是歷代之冠,一些鬼把戲騙不了人,只能成為笑料。
老文思索之後,決定還是主打有德者居之的旗號。
王寧安做了這麼多事情,有那麼多功績,全都是實打實,擺在那裡。他的根基可比王莽深多了,宣傳起來也容易。
動員報紙,發動學者,寫文章,大加贊美,把王寧安捧成活著的聖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