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雖然沒有被老文擺布,但是老文講得一套理由,還是默默說服了他。
此刻的呂惠卿,居然再用文寬夫的理由去說服師父,注意到了自己的錯誤,呂惠卿立刻閉上了嘴巴,頭埋得更深了。
王寧安暗暗搖頭,同樣不輕松。
什麼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當年趙匡胤想不想黃袍加身不知道,但是走到了那一步,就不由他選擇了。坦白講,這麼多年,王寧安從來沒有想過篡位,也不想當皇帝。
可有一個現實無法迴避,他每完成一樣改革,每做成一項重大改革,都會有無數人收益,當然,也有無數人受損。
王寧安比前輩改革家厲害的地方,就是他懂得培育新的利益集團,去取代舊勢力。
比如他扶持工商集團,取代士紳地主,扶持新式文官,取代科舉士人,施行軍銜制,改革舊軍,更有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對外擴張,推行均田,推行教育……王寧安成功地培育出最龐大的新興利益集團。
古往今來改革家當中,只有商鞅用耕戰起家軍功集團,取代了舊貴族,奠定了秦國橫掃六合的基礎。
王寧安的思路和商鞅類似,可步子更大,培植出來集團更廣泛,更強悍……這麼強大的利益集團,不但讓王寧安避免了作法自斃的悽慘下場,還有更大的野心,要把王寧安推上皇帝的寶座。
有些時候,用力太猛了,也不是好事啊!
要不說文彥博厲害!
他就是看透了,知道時機成熟,才跳了出來。
聯絡呂惠卿只是第一步,別忘了他兒子還是議政會議領班呢!
老文把文及甫找來,當即部署下去,讓議政會議發力,製造輿論,擁戴秦王登基。他還藉著文及甫和軍方的交情,去拉攏一些將領,至少要讓他們保持中立。
然後文彥博又親自去找在京的門生故舊。
很快,輿論就造了起來。
鋪天蓋地,勢不可擋。
要說文彥博有這麼大勢力嗎?
當然沒有!只不過老家夥善於借勢,如今王寧安如日中天,他手下的各種力量,都想王爺高升一步,他們也跟著往上走,自然願意出來搖旗吶喊,製造聲勢。
在鼓動輿論的人當中,還有一夥人,那就是金融集團,他們剛剛被打得狼狽不堪,投資天竺,又慘遭失敗,已經到了生死存亡,命懸一線的關頭。
司馬光不惜親自出手,如今老文造起了聲勢,他們當然要跟進。
把王寧安推上去,他們算是從龍功臣,姓王的總要客氣一點吧!
推不上去,趙曙翻臉,師徒君臣死鬥,他們就能站在一邊看熱鬧,不管怎麼說,他們也不吃虧,甚至還能渾水摸魚,把損失拿回來。
正是在這種複雜的情緒之下,兩夥人都極力擁戴秦王。
弄得風風雨雨,勢不可擋。
原本已經老臉丟盡的張方平,此時也什麼都不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