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早在十年前,王寧安陸續打壓世家,包括王家軍,種家軍,折家軍,全都解散掉,重整了軍隊。
很多人都以為王寧安會在軍中留下自己的勢力,甚至把偌大的軍隊據為己有,其實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王寧安推動軍事教育,改革軍官培養體系。
每一個從皇家武學出來的軍官,第一課就是忠於皇帝,他們有自己的職責所在,軍隊就是大宋的柱石。
他們不會輕易幹涉朝政,但是對不起,誰敢碰皇帝,越過了軍中忍受的底限,這幫人一定要拼命的。
這種忠誠不只是規章制度,更是趙曙拼出來的。他幾次親自統軍,和士兵同甘共苦,一起作戰。這就了不得了,將領腦中本就有忠君報國的念頭,親自接觸皇帝之後,迅速生根發芽,深入人心,無可撼動!
“這麼說,咱們陛下在軍中的影響力,甚至超過了王寧安?”老文不通道。
文及甫苦笑了一聲,“爹,燕王的力量當然深不可測,但是他沒法擺在臺面上,而陛下收拾人心,幾十萬禁軍,唯陛下之命是從,試問老爹,這股力量在手,誰敢和陛下抗衡?”
老文終於冷靜下來了,他緩緩伸手,把曹太後的手諭拿在了手裡,從頭到尾,一個字一個字,仔細看著……曹太後被擋駕之後,怒氣沖沖,她知道自己孤掌難鳴,急於拉攏各種勢力,其中掌握議政會議的文彥博就是她最想爭取的幫手。
曹太後在手諭上提到王寧安囚禁天子,圖謀不軌,請求文相公匡扶社稷,營救陛下回宮……
老文當然明白曹太後的心思,他仔細盤算了一下,發現這事情還真有利可圖。
首先王寧安是臣,而曹太後是君,這一點王寧安就吃了虧,曹太後又是皇帝的親媽,皇帝病了,她要求照顧皇帝,迎接皇帝回宮,天經地義,誰也說不出什麼。
王寧安擋著曹太後,就是置君臣綱常於不顧,就是離間母子親情。
這事情不管怎麼樣,說出去都是王寧安沒理。
既然王寧安沒理,他又握著議政會議,完全可以打著萬民的旗號,和曹太後聯手,依仗大義名分,向王寧安發難。
文彥博仔細算過,他的勝算不小。
被王寧安欺負了這麼多年,文相公也是一肚子怨氣,只要有機會,他就想踩王寧安一腳。
可聽完兒子的分析,老文心涼了半截。
他以前沒把趙曙當回事,以為是個年輕天子,奶娃娃一枚,沒有王寧安,就什麼都不是了,經過兒子一說,老文突然覺得趙曙比王寧安還要棘手。
天子本來就是半神,而趙曙又兢兢業業,親自統兵徵戰,打了那麼多的勝仗,開疆拓土,功勞無與倫比。
老百姓和普通士兵不會去關注燕王暗中做了多少事情,也不會在乎朝廷的宰執付出了多少心血,他們只知道陛下是三軍統帥,陛下親自徵戰,陛下戰無不勝!
這就夠了!
說句不客氣的,趙曙絕對是大宋開國以來,最深入人心的皇帝,他享有驚人的威望。這種威望,越深入民間,越深入百姓士兵中間,就越是堅強。
王寧安擁有高階戰力,而趙曙則是掌握民心士氣,這兩股力量結合在一起,曹太後所謂的優勢,根本就是鏡花水月,不值一提!
“爹,假如你們真的逼宮,想要把陛下搶在手裡,即便王寧安放手了,禁軍的將領也不會答應的……孩兒不妨再告訴老爹一件事,我是接到了慕容輕塵的書信,才趕回來的!”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