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式通商還沒開始,西夏方面就風雲齊動,好不熱鬧。
只是這個熱鬧不屬於李諒祚和梁乙埋。
李諒祚一直對大宋的提議心存戒備,卻找不出問題,至於梁乙埋,他在宋人的眼睛裡,就是可恥的漢奸,而且他一直反對和大宋通商,希望西夏能維持原始的狀態,自然也不會摻和進來。
他們冷眼旁觀,漸漸看出了一些端倪。
除了他們之外,還有一個老家夥,他叫穆薩維,也看了出來。
說起穆薩維,他還頗有些來歷,當年王寧安去忽悠契丹,他就曾經站出來反對,只可惜失敗了。離開契丹之後,他輾轉到了西夏,在這裡一住數年,穆薩維重新去研讀中華歷代經典,觀察各種情況,他重新出山,眼光見識比起上一次可厲害太多了。
而且穆薩維的語言天賦極高,如果忽略他波斯人的外表,光聽話音,就是十足的黨項人。當然了,他還會漢語,會契丹語,回吐蕃語,會西域各國的語言,十足的天才一枚!
“尊貴的陛下,國相大人,情況已經很明白了。”穆薩維聲音低沉,充滿了磁性。
“這一次來談判的大宋使者,他們都是王寧安的門徒,而王寧安,就是那個讓大遼皇帝上當的人!”
穆薩維惋惜道:“契丹是個龐大的帝國,非常了不起,只是他們拋棄了自己,迷失在繁華裡,就像是一頭猛虎,習慣了把肉塊放在嘴邊,有一天需要去捕獵,他的牙齒和爪子都退化了,再也跑不快了,連虛弱的綿羊也獵殺不了!”
穆薩維道:“現在大宋,就在用相同的辦法,對付大夏,對付陛下!他們要求通商,商路建立起來,沿途就需要數以十萬計的人口……西夏的子民會放棄彎刀,去酒樓做小二,放棄戰馬,去搬運貨物,放棄作為武士的尊嚴,換來一時的溫飽……他們錯了,大錯特錯了,等到他們習慣了一切,大宋就會改變規則,就像對付契丹一樣!”
穆薩維突然站起來,焦急而狂躁道:“我見過宋人,他們是對土地最眷戀的人,他們會不擇手段,滿足對土地的貪婪……尊貴的陛下,如果不採取斷然措施,您的國家會被他們侵蝕幹淨,變成一堆黃沙,隨著風,消失不見了。”
穆薩維有些囉嗦,但是梁乙埋覺得他已經點到了問題的關鍵。
王寧安弄出來重建絲綢之路,根本不在於那點賠款能不能還,他的目標是改造西夏,沒錯,就是像當年改變契丹一樣!
試問,商路打通之後,大宋的貨物過去,西域的商人趕來,河西走廊會不會繁榮起來?
如果能趕上當年漢唐的盛況,至少需要一百萬勞動力。
固然可以從西域掠奪一部分,但是大頭兒還是要西夏出!
整個西夏,不到兩百萬人口,如果拿出一半,從事服務業,那還有多少人能跨馬輪刀,徵戰沙場?
如果連兵都沒有了,西夏豈不是完蛋了!
陰險,真是陰險!
王寧安那個家夥太可怕,他總是不知不覺間,讓你中招,而且明知道是個坑,還要跳進去,被坑得屍骨無存。
不過同樣的路子,玩得次數多了,難免露出馬腳,這不,就讓西夏的君臣看出了端倪。
“朕絕不會讓黨項的武士都變成跑堂的店小二,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