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及甫剛給菜地澆了水,就回來和老文彙報。
文彥博到了儒州,已經一個多月了,這一個多月,他們家除了開了5畝菜地,養了一些雞鴨鵝狗之外,就是默默觀察。
老文畢竟是團練副使,還是能看到朝廷的邸報。
上面全是各種立法的訊息,朝廷的種種新政,看得文彥博心裡癢癢的,沒這麼好的機會,他老人家沒法去興風作浪,只能在長城以外,心嚮往之,這不是要命嗎!
“王寧安居然向寺廟下手,他也不怕遭報應!”
老文哼了一聲,“報應?哪來的報應?有本事你把佛爺叫來一位,為父啐他一臉!”
文及甫陪笑道:“孩兒不是瞧王寧安不順眼,盼著他倒黴嗎!”
“唉……我也盼著啊!”老文起身,拍了拍屁股,伸手拿起鋤頭,一邊往菜地走,一邊無奈唸叨著,“眼下王寧安是不會倒黴了,不但不會,而且還要春風得意了。”
文及甫大驚,“爹,你說他的措施有用?”
“你瞧好吧!”文彥博頭也不回說道。
還真讓老文猜對了,王寧安強力規範金融,該清理的清理,該立規矩的立規矩,他主持修訂了銀行法,同時確定了存款準備金制度,防止銀行超貸。
同時還設立了監察會,對於銀行的金融産品,風險情況,都要進行研究評估,嚴格控制壞賬率……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在下半年,西京銀行的情況開始好轉了。
先是各地擠兌停止,接著甚至有存款回流。
蘇軾一直在觀察著,他詢問過去銀行存款的人,大家夥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這一次整頓,西京銀行七成的股份,歸大宋的戶部所有!
試想一下,除非大宋完蛋了,不然西京銀行絕不會出問題。
既然如此,大家還有什麼擔心的。
哪怕以往不願意存入銀行的人,此時也把錢送到了銀行。
大蘇很訝異人心的變化……但是就是這麼微妙,尤其是中秋之後,又傳來訊息,說是在倭國發現了大量銀礦,絕對是超級重磅炸彈,明明還沒有一克銀子運回來,整個金融市場就活了。
以前被迫關門停業的紡織廠又開門了。
東家從銀行拿到了10萬元的貸款。
他再次追加採購,買了5萬元的新裝置,增加紗錠1萬,同時又多僱了100人,由於臨近冬季,訂單快速暴漲,居然比之前還要忙幾倍不止!
真正讓蘇軾意外的是原來縣城有木材行,同樣因為經營困難,不得不關門大吉,這一次重新複蘇,木材行卻沒有熬過來……蘇軾發現,原來危機也並非沒有好處,至少淘汰掉了一批體質弱的企業,能夠活下來的,都是當之無愧的強者,就好像熬過寒冬的樹苗,新一輪野蠻生長的機會終於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