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安立刻給老爹和三伯寫信,另外還把大熊找來,藉著渤海國的力量,去禍害倭國。
對了,當年還把章敦和柳羽派去倭國,要不要繼續把倭國的事情交給章敦?反正這家夥心黑手狠,讓他處理,保證沒有問題。
王寧安快速擬定了一份倭國攻略,準備盡快落實。
當然了,如今的倭國,剛剛進入王朝時代不久,相當落後原始,威脅並不大,只要措施得當,完全能提前消滅掉禍根。
倒是第三個方面,急需落實下去,那就是天竺。
王寧安已經預計到了大宋的危機,說到底還是土地和人的矛盾。
以大宋的體量,吞併一些小國已經影響不大了,唯有面積遼闊,人口眾多的南亞,值得下手。
更令人欣慰的是阿三夠面,容易欺負!
從古至今,已經不知道有多少人征服過這裡了。
基本上,只要北方的幾個山口被攻克,整個次大陸就會屈膝投降,而且他們的宗教文化很有意思,他們信奉來世,相信輪回,這輩子你怎麼欺負我,都不要緊,等下一輩子,就換成我欺負你!而且他們還會苦修折磨自己,以換得來世擠進上層種姓,成為人上人。
當年英國人就靠著不到一萬名行政官員,就把三百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治理得服服帖帖。
皮薄、餡大、肉多、聽話,容易治理!
放過了三哥,老天爺都不會答應。
而且拿下了天竺,就等於擁有了一塊和大宋面積差不多的土地,每一個宋人,在海外都有一個奴隸。
小日子不要太舒服啊!
“收買天竺商人,瞭解情報,派遣船隊,想辦法,建立登陸點。我們要從海陸兩個方向,經略天竺,必須把這裡拿下來!”
……
萬壽盛典的成功,絲毫沒有讓大宋上下自滿驕傲,相反,在王寧安的部署之下,新一輪的擴張行動開始了。
這一次向外用兵,所有開支,居然都是各國商人帶來的。
他們投資股市,投資債市,向銀行儲存金銀……結果這些錢都會透過金融渠道,變成大宋的軍費,武裝大宋計程車兵,說起來很諷刺,可事實就是如此。
王寧安積極備戰,他像是一個老辣的獵手,在尋覓最脆弱的獵物。
這些日子,他已經察覺到,趙禎到了最後的時間,怕是活不了太久了,王寧安希望在他駕崩之前,拿到更多的土地,給這位皇帝的頭上,增加更多的光環。
他已經沒有辦法延續趙禎的生命,這是他唯一能替趙禎做的事情了。
很鬱悶,可是也很無奈,王寧安瘋狂地工作著,希望用這種辦法,麻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