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王寧安手下的壞小子太多了,一個個都是一肚子壞水,居心不良。
呂惠卿,章敦,加上司馬光,堪稱其中最壞的三個!
只是他們也想不到,拗相公王安石居然沒有拼命,反而選擇了退一步海闊天空,直接推王寧安上位。
這一招讓司馬光始料不及,大搖其頭!
果然,不能小覷天下英雄啊!
他默默把這封信放在了蠟燭上面,燒得幹幹淨淨,哪怕是師徒,有些事情也最好別洩露出去,不然可是要被打板子的。
王安石並不拖沓,他連著上了三道乞骸骨疏,向趙禎言明,他操持變法,心力交瘁,許多事情,始料未及,有誤國之弊,願意退位讓賢,擇賢臣如政事堂,接掌相印,繼續推行變法。
趙禎病勢沉重,一天之中,有大半天都在昏迷,但是王安石求去,還是驚動了他。
“朕想了許久,變法是不能停的。”
趙曙連忙附和,“父皇英明,變法讓大宋國富兵強,萬邦來朝,如果停下來,豈不是前功盡棄!”
“但是變法之弊,又不能不顧。這些年來,唯有你師父和朕提到過,並且在禦前推演,提出了問題所在。眼下果然如你師父所言,農村衰敗,城市亂象叢生,地方財政凋敝,亂民四起……周峰一案,見微知著,如果長此下去,大宋國將不國。”
趙禎說到了這裡,喘了幾口氣,然後才勉強說下去,“強漢盛唐,都是盛極而衰,尤其是唐明皇,前半生英明睿智,聖斷絕人,造就了盛唐繁華。結果就因為一場安史之亂,就弄得國將不國。後人皆歸罪唐明皇,認為他寵幸楊貴妃,荒廢國政,任用奸臣,釀成巨禍!但是仔細推究,或許也正是盛唐城市繁榮,農村困苦,流民增多,民多怨恨,讓安祿山之流看到了朝廷的虛弱,才敢造反作亂。”
“我大宋一定要避免盛極而衰,不能重蹈覆轍,因此用賢臣為首相,乃是必然之選。能勝過王安石的,除了景平之外,不做他想!”
趙曙當然希望師父入主政事堂,他充滿了喜悅。
“父皇聖明!師父是最合適的人選了。”
趙禎輕輕一笑,傻孩子啊,哪會這麼簡單。
“等明天,你讓景平進宮,朕要和他談談,然後再做決定吧!”趙禎要扭頭休息,突然想起一事。
“聽說你母後要你過去?”
趙曙連忙道:“的確是有,只是兒臣見父皇龍體欠安,抽不出時間……”
“不要說了,畢竟是生身之母,朕前些日子……唉,不說了,你去看看她,母子之間,沒什麼解不開的疙瘩兒,去吧!”
說完,趙禎閉上了眼睛,不一會兒,竟然睡著了。
趙曙只得從寢宮出來,到了外面,他長長出口氣,小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說起來也真是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