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蘇看得目瞪口呆!
“你們覺得互相之間有血緣關系嗎?”
大熊把眼睛一瞪,“請不要懷疑我們大氏的忠貞!老天爺都在保佑著我們!”
大光也毫不退讓道:“他就是我的堂兄,渤海的國王,我是渤海的王族,誰也改變不了,比起長白山上的石頭更堅固!”
看著這對情比金堅的兄弟,蘇軾垂頭喪氣,只好回到住處,把蘇八孃的一本詩集雙手奉上,老實認輸。
從大光開始,大氏的族人就像是野草一般,瘋狂繁衍,大虎、大山、大猛、大勇、大智、大河、大海、大一、大二……越來越多,多到大熊都數不過來。
這位渤海王對外宣稱,他們大氏的兄弟只有18位,其他的都是渤海臣子的後裔,就這樣,孫氏,魏氏,鄭氏,金氏,原本渤海國的幾大貴胄,統統找到了後裔。
天知道這一萬多人的逃人,裡面怎麼有這麼多的貴族?
但是不要緊,從大熊往下,他們每個人都堅定宣稱自己是渤海遺民,每個人都能講述渤海國的輝煌,提到遼寇,他們切齒痛恨,不共戴天。
這些渤海人每天都跑到王寧安的府邸,去請願,哭求,拜求,大宋能夠出兵,渤海不曾辜負大宋,大宋也不能放棄渤海!
蘇軾真是看得目瞪口呆,不到一個月的功夫,一個民族就生生被鼓搗了出來。他覺得王寧安就是個妖孽,哪怕有一天,王寧安告訴他雞蛋是長在樹上的,蘇軾也會選擇相信。
當然了,有了共同的認知,只是第一步,還需要不斷強化。
王寧安在城外營地旁,利用逃人,修建了一處祠堂,準確說是太廟,渤海國的太廟!
在這間不算寬大的建築當中,供奉著渤海國歷代帝王。
高王大祚榮。
武王大武藝。
文王大欽茂。
……
宣王大仁秀。
大彜震。
大玄錫。
……
末代國王大諲撰。
十五個靈位,代表著大氏的十五位國王,博聞強記的章衡站在一旁,不斷講述著每一位國王的豐功偉績,從開國君主大祚榮,到繁榮渤海的大欽茂,再到中興的大仁秀,渤海國經歷一百多年的努力,被稱為海東盛國,物阜民豐,國庫殷實,文教大興,萬民樂業……
大熊經商過,比尋常的蠻夷聰明一些,但是腦袋容量也很有限,不過章衡講解的這些,他幾乎都記住了,那些複雜的名字也都刻在了心頭。
除了十五位國王之外,還有大熊向上追溯的五代抗遼先祖,一共二十個靈牌。
全部看完之後,大熊,大光,大山,大海,大虎……這些人跪在地上,格外虔誠,他們指天發誓,宣稱要光複渤海,恢複祖宗的榮耀,蕩平遼寇,挖墳掘墓,把遼國皇帝的骨頭,祭奠死去的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