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政會議當然不能廢,朝廷需要傾聽地方的意見,照顧地方的需求,合理調配地方利益,議政會議是下情上達的很好途徑,可問題是如果把朝廷的所有權利都交給地方,政事堂變成了擺設,宰執諸公,六部尚書,全從議政卿當中選擇,又怎麼能相對公允公正地調節地區間的利益分配!”
小彘滔滔不斷,講了很多道理。
坦白講,老文被說服了一半。
他也知道議政卿的問題所在。
試想一下,這些議政卿,哪個不是地方豪強勢力的代表?哪個背後沒有站在學術集團,利益集團?沒有強大勢力的支援,根本進不來議政會議的大門。
現在100位議政卿裡面,有新政學會的,有理學的,有朝廷重臣,有軍方代表,而且裡面又根據地域不同,行業不同,利益不同,門戶不同,分成了錯綜複雜的派系。勾心鬥角的程度,絕對跟後宮三千佳麗有的一拼!甚至還遠遠超過!
如果事事遷就這幫人,朝廷施政,肯定要失去公正,變成分贓大會,平心而論,王寧安反對,那是有道理的。
可道理再多,也擋不住現實。
議政卿有一萬個不好,但是有一點是好的!
他們的背景複雜,決定了他們權力來源不是皇帝,而是背後的利益集團。
也正是有這些集團撐著,他們才能和皇權對抗。
老文收拾了曹太後,幹掉了宗室,他可不想給子孫後代惹禍。
“無論如何,只有加強議政會議,才能保住我們的身家性命,當然也包括你!”文彥博指了指小彘的鼻子,“老夫絕對不會低頭的,你最好也勸勸你爹,都是當爺爺的人,不要那麼天真,他想為了大宋好,大宋又有幾個人想著他?咱們是兒女親家,是一家人,親疏遠近還分不清嗎?”
小彘張了張嘴,頓時覺得沒什麼話好說了。
他也看清楚了,文彥博和老爹的才智不相上下,只是兩個人選擇的方向不同,老爹把蒼生天下放在前面,而文彥博是把自己的私利放在前面。
很難說兩個人誰對誰錯,但是有一點,他們之間是沒法調和的。難怪老爹總是防著文彥博呢,也的確有道理!
小彘無奈道:“我爹謀國謀身,還是有一套的,當兒子的不便說什麼,我準備立刻動身,前往錫蘭島,負責港口建設,另外還有勞力貿易的事情,告辭了!”
說完,他起身一躬,直接離開了。
文及甫很生氣,“奶奶的,娶了咱們家的姑娘,還是那麼向著他爹,果然,王家人都是白眼狼!”他有種把閨女插在牛糞上的感覺。
老文倒是無所謂,還有點欣賞。
“瞧見沒有,這小子的眼光還是挺不錯的,王二郎老了,如果再過十年,小彘能成長起來,王家還能強盛三十年,中間機會多的是。你把眼光放得長遠一點,別小鼻子小眼,更別把手裡的籌碼都押上去……萬一這回輸了,還能留點香火情分,日後還能翻本!”
文及甫直接跪下了!
爹啊,你老都七八十了,還想著捲土重來,真是生命不止,戰鬥不息啊!
佩服,真是佩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