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崛起在大明全本免費閱讀> 第三百八十一章 史上最吝嗇的國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八十一章 史上最吝嗇的國丈 (2 / 2)

不等朱由檢說話,繼續追問,楊嗣昌在這個時候站了出來,躬身行禮道:“皇上,昌平淪陷,乃是上午之事,至今還未收到昌平和孫大人、洪大人的告急,可見那條路被亂軍控制了,根本無法向經常傳遞訊息。如今看來,不僅是昌平已經被亂軍攻佔,恐怕孫大人與洪大人率領的陝西軍也發生了一些難以預料的事情。如果高公公再從那條路,很可能也遭到了不測,恐怕朝廷到現在也不知道昌平丟掉的訊息。”

楊嗣昌的弦外之音,不僅使得朱由檢震驚了,更是使得高起潛駭然的目瞪口呆,即便是早就有了猜測和心理準備,情緒還是久久不能平息。

“而且,參照種種端倪來看,結合山西發生的事情,微臣做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測,不僅是昌平通往京師的官道被亂軍控制了,恐怕京師周圍絕大多數的官道也落入亂軍的手中。否則,朝廷得到的訊息也不會如此閉塞和遲鈍,總是晚了那麼多。”

楊嗣昌沉聲的說完之後,沒有再言語,而是神情難看的望著朱由檢,恐怕還有一些猜測沒有盡述,比如由於得到訊息的遲緩性,真實情況可能比高起潛講得還要更加的糟糕,亂軍正在逼近京畿。

這一刻,朱由檢氣極反靜,手腳卻是冰涼,聲音略微發顫的問道:“楊尚書,既然形勢如此急迫,你認為朝廷該如何做?要立即收複昌平嗎?”

楊嗣昌的心裡也很是沒底,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略微沉吟了一下,大腦飛速運轉起來,片刻之後,沉聲答道:“皇上,以微臣愚見,朝廷如今最好的應對之策,就是立即與清軍和談,穩住韃子。”

“隨後,召集京師周圍所有的軍隊,拱衛京畿,盡可能地拖延時間,以待南方的勤王之兵,現在還不是收複昌平的時候,保住京城為主。”

跪在地上的高起潛連忙接過話茬,附和道:“皇上,楊尚書說得不錯,為今之時,首要之務,就是穩住清軍,避免韃子與亂軍狼狽為奸,同流合汙,唯有拖住一方,才能靜待時變,等待更多的勤王兵,同時在京城募集兵丁,補充到城防營裡。”

似乎早就商量好的一般,楊嗣昌的話語一頓,等到高起潛說完之後,這才進一步地說道:“皇上,朝廷處於非常不利的境地,京城的城防營只有兩三萬老弱殘兵,必須將三大營的兵力收攏,共同守北京城。同時,正如高公公所講,要盡可能地募集兵丁。”

說到這裡,楊嗣昌忽然話語一頓,面露猶豫之色,一副吞吞吐吐的樣子,朱由檢卻是暗暗著急,忍不住地催促道:“楊尚書,有話盡管直言,不管說什麼,朕都赦你無罪!”

“謝過皇上!”

楊嗣昌高聲回應了一句,恭敬地再施一禮,這才徐徐說道:“啟稟皇上,還是老問題,要想將士們同仇敵愾,誓死守衛京畿,餉銀可以暫緩,但必須保證糧草的充盈。否則,就算是募集再多的軍隊,將士也是離心離德,不肯全力守城。”

朱由檢聽得頻頻點頭,一副深以為然的樣子,但心裡卻是十分的苦澀,有苦難言,但還是看向了楊嗣昌,詢問道:“楊尚書,對於糧餉的事情,你有沒有什麼好的解決之策?”

說到這裡,朱由檢的話語也是一頓,轉而補充道:“楊尚書,你也曾經掌管過戶部,就應該知道,無論是朕的私庫,還是朝廷的國庫,根本拿不出多少銀子,根本無法支撐那麼多的軍隊開銷。”

“嗯...”楊嗣昌發出一個沉吟的鼻音,又何嘗不明白朱由檢的難處,略微想了想,這才答道:“皇上,為今之時,亂軍漸漸逼近京畿,要想解決糧餉的問題,只能從京城入手,向眾官員募集糧草與餉銀。”

聽到這樣的回答,朱由檢的神色只是稍稍緩和了一點,但依舊很難看,搖了搖頭,頗有無奈之意,彷彿並未抱多大的希望,聲音低沉的嘆息道:“哎...也只能如此了~”

楊嗣昌與高起潛離去了,朱由檢卻是愣愣的出神,呆呆地盯著搖曳的燭光,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忽然淡淡地說道:“徐高,你說朕該如何向大臣們募捐,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呢?募集到足夠多的銀兩。”

一旁的司禮太監徐高側了側身,看著依舊望著燭光的崇禎皇帝,雙眼黯淡無光,心生不忍之意,沉吟了一下,略有保留的模糊道:“啟稟皇上,要想募捐成功,就要有一個帶頭之人,率先響應皇上你的募捐之策,其他諸多大臣才能捐銀捐糧。”

宛若醍醐灌道:“對啊,嘉定伯就是一個最好的人選,不僅是朕的國丈,還是皇後的親父親,又在兵馬司任職,應該能夠起到不錯的帶頭作用。”

說到這裡,崇禎的眼裡神采連連,回頭看向徐高,興奮地說道:“徐高,你立即前往國丈嘉定伯府一趟,將其中的利害攸關講一下,一旦朕頒發了募捐的旨意,希望他能夠拿出十萬兩銀子,作為表率作用。”

“是,皇上,奴才這就傳達您的口諭。”

徐高回答之時,一股心酸之意油然而生,有一些同情眼前的這位皇帝,居然淪落到向臣子“募捐”的地步,說的難聽一下,就像要飯一樣,不僅要好言好語,還要看對方的心情。

嘉定伯府的大廳上,燭光昏暗,一個斑白銀發的老者與徐高相對而站,雖已是花甲之年,卻是滿臉紅光,聽徐高說完之後,神情頓時如喪考妣,苦著臉地說道:“高公公啊,你和皇上講一下,老臣安得多金?為官這些年,家裡窮得只能買發黴的米吃,老臣最多也只能拿出一萬兩。”

一聽這話,國丈周奎捐出的銀子與皇上期許的相差懸殊,徐高頓時直撮牙花子,忍不住地暗自腹誹:“艹,老家夥,還真敢說?誰不知道,嘉定伯擁有大量的田産房宅,更是有一支歌伎團,十萬兩根本就是毛毛雨。”

雖然心裡這樣想,但也不能明說,徐高不得不耐著性子繼續爭取道:“國丈大人,皇上登基之後,不僅立周皇後為後,更是封你老為嘉定伯,任職兵馬司這等肥水衙門,還賜第於蘇州葑門,為了江山社稷,緩解朝廷國庫空虛,讓將士們能夠吃飽打仗,抵禦亂軍,你老也應該有所表示不是?一萬兩也太少了。”

說到這裡,徐高臉上掛著笑,頗含深意,不等周奎反駁,搶先又說道:“國丈大人,奴才可是聽說了,府上可是養著一支歌伎團,又豈會拿不出區區十萬兩呢?”

然而,出乎徐高的意料,周奎卻擺出了裝傻充愣的樣子,倚老賣老的一梗脖子,毫不鬆口的說道:“老臣確實家裡窮,勉強只能拿出一萬兩,根本就拿不出更多的銀子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