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連同趙率教,多數人的神色都是明顯一鬆,只要大帥率兵前往,一定可以化解遵化的畏懼,京師的隱憂也就不存在。
其他人都憤憤地坐下,祖大壽依舊直挺挺的站在那裡。出身於遼東的名門望族,手下的將領更是親戚子弟,對部隊擁有著絕對的控制權,一呼百應。對於祖大壽而言,他只服袁崇煥,根本就不將崇禎這個皇帝放在眼裡,言語也就不想其他人那麼恭敬。
等到所有人都坐下之後,祖大壽兩條濃眉一揚,一對眼睛瞪得溜圓,氣呼呼的說道:“大帥,末將實在不明白,皇上怎麼想的?您先後上書兩封,上奏皇上,說得明明白白,遵化一帶的長城防衛非常的薄弱,敵人很容易攻破。”
“這倒可好,兩個奏章就像泥牛入海,沒有一點音信,也不見朝廷加強遵化一帶的長城各個關口的兵力。好了,現在正好驗證咱們的猜測,皇太極真的借道蒙古,從遵化那邊打進了關裡。”
此刻,除了袁崇煥以外,其他人的心裡已經不是用吃驚來形容,而是震撼非常,祖大壽這也太大膽了,這是藐視皇權,這是在置問皇帝,盡管被質問的物件不在現場。
不過,想歸想,祖大壽也說出了眾人想說又不敢說的心裡話,如果皇上能夠聽得進去大帥的諫言,哪還會有今日之危局?後金怎麼可能打進關裡?
所有人都是默默無聲,沒有人回應祖大壽的言語。即便是崇禎帝派來的那些文官監軍,莫不如是,沒有一個人敢詰問祖大壽,究竟是何居心?
由一斑而窺全貌,這不僅看出了袁崇煥對祖大壽的重視,更可以看出他在山海關、乃至於整個遼東的威望,無人可出其右。
這時,袁崇煥擺了擺手,制止了祖大壽還想繼續發牢騷,埋怨如今皇帝的瞎指揮。而後者更是很聽話,當即就閉住了嘴,不知道嘟囔了一句什麼,隨後就老老實實地坐在那裡。
緊接著,袁崇煥沉吟了一下,似乎是在組織語言,又或者在思索著什麼,片刻之後,又將目光投在了遼東總兵吳襄的身上,鄭重地說道:“吳總兵,我和祖大壽、何可綱他們離開之後,山海關就交給你了。雖然後金的絕大多數兵力都被皇太極帶走,但關外還有四大貝勒的二貝勒阿敏虎視眈眈,時刻覬覦著這裡。所以,你要時刻保持警惕,守好寧錦防線。”
隨即,坐於祖大壽之後一人站出,正是吳襄,就是日後聲名赫赫吳三桂的父親。
站起來之後,吳襄一抱拳,身上的鎧甲叮咚作響,朗聲回應道:“是,大帥!如果山海關有一丁點閃失,末將提頭來見!”
袁崇煥點了點頭,對於寧錦防線,他有著十二分的自信,絕對是固若金湯,僅憑一個小小的阿敏還無法撼動。
隨後,袁崇煥再次一擺手,高聲說道:“好了,都退去吧,本帥還要安排一下離去之後的事宜,就談這裡,你們各自回去之後,也要好好準備準備。一旦關內形勢危急,急轉直下,你們大多數人都要帶兵入關,進行勤王。”
猛地一下子,剛剛站起的眾人動作一滯,一些人的身體更是微微一顫,心裡突突直跳,翻起了驚濤駭浪,震撼非常,紛紛暗自猜測:“大帥這是什麼意思?仗還沒有打,怎麼就知道後金必勝?怎麼就知道形勢會危急到那種程度,各路大軍需要奔赴京城,進行勤王?”
不過,眾人的動作也僅僅是停頓了一下,並沒有多嘴而問,而是滿懷著心思,相繼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