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崛起在大明全文閱讀> 第一百零三章 洶湧暗來(第三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零三章 洶湧暗來(第三更) (2 / 2)

正常情況,像攻打大安口和龍井關這樣的任務,應該交給代善、莽古爾泰等這樣的戰場經驗豐富者,不僅戰功累累,更是先大汗的兒子,沒有人比他們更合適擔任左右兩翼的負責人。

只要稍微動一點腦子,懂得一些謀略與權術,就能細查其中的道理。

而且,那些心思玲瓏之人不得不佩服,這位新大汗的用人極為巧妙。阿巴泰是先大汗努爾哈赤的第七子,不會讓人覺得新大汗有疏離兄弟之意。而嶽託和濟爾哈朗分別是代善的長子和新大汗的堂兄,前者可以堵住擁有最多軍權的代善之口,後者可以籠絡人心。

至於最為桀驁不馴的莽古爾泰,即便是心中有怨言,大勢之下,也無可奈何。論手握軍隊的數量,遠遠比不上代善,正紅旗和鑲紅旗的旗主;論智謀,八匹馬也趕不上皇太極。

此刻,營帳裡還有一個漢人謀士,正是範文程,他就是那些為數不多的眾人之一,能夠看出皇太極用意者。藉助此次南下伐明,削弱老牌貝勒、自己那些軍功赫赫的兄長影響,加大自己對八旗軍的掌控力度。

範文程的眸光閃動了兩下,暗暗下定了決心,誓死追隨皇太極,博得個一世功名,開國元勳,開啟了他的曠世漢奸之路,為以後的明之滅亡添磚加瓦。

與此同時,遠在千裡之外的北京城內,奉天殿中,崇禎手裡捧著一本奏摺,低首展閱著,內閣首撫韓爌站於下方,徐徐說道:“皇上,根據薊遼督師袁崇煥來報,後金剛剛打擊察哈爾部不久,又收服了喀喇沁所部,八旗軍與蒙古騎兵大量聚集在喀喇沁草原上。而且,遵化和薊門一直都是朝廷的兵力薄弱之處,沿線的長城各路關卡更是軍紀廢弛多年,很容易被後金軍攻破。”

然而,崇禎的神色古無波瀾,看完袁崇煥的摺子之後,淡淡地說道:“韓愛卿,有些危言聳聽了吧。雖然遵化一帶的長城罕有戰事,一直都很平靜。但是,那裡的城防應該沒有那麼不堪吧。”

韓爌的神色明顯一動,眉宇間閃過一絲憂慮,剛想插話,就被崇禎接下來的話語打斷了。

“何況,後金剛剛經歷過兩場大戰,即便全部是大勝而歸,多多少也會有一些傷亡。以疲憊之師繞道蒙古,攻打遵化一帶的長城關隘。一旦兵犯長城,攻入管內,距離遼東那麼遠,難道他皇太極就不怕被困在關內,老巢被我軍攻佔?”

不得不說,勤政的崇禎帝雖然生性多疑,急於近利,還是有一些眼光。

然而,韓爌的心裡更加的焦慮,有苦說不出,唯有暗暗腹誹:“皇上啊,今時不同於往日,遼東沒有了毛文龍在皮島上掣肘,皇太極怎麼可能還會擔心他的大後方?而且,錦州等地的大軍兵出山海關,想要襲擊後金的老巢,根本就沒有那麼容易。”

“皇上,醒醒吧,一旦後金的騎兵越過長城,控制了遵化,就等於開啟了兵犯北京的大門。如果京師不是在這裡,移都到南京,你說的那些當然好了。可是,皇上陛下,你先在身處北京,就出在強敵之下。就算是寧錦的大軍攻入後金的老巢,京師危矣,大明危矣~!”

這些是韓爌的心裡話,也是袁崇煥分析的,並且一再告訴他的。可是,韓爌無法說出,擔心遭到皇帝的貶謫。

無論是處死毛文龍,還是遷都南京,前者是是皇帝默許的,後者不僅朝中大臣激烈反對,更是崇禎的大忌,不到萬分緊急之時,絕不會倉皇離開北京城。

“好了,韓愛卿,咱們就不說這些了。你先回去吧,不要忘了提醒袁崇煥,他與朕的五年之約。五年之內,解決後金之患。”

聞聽此言,韓爌的心裡又是一陣苦澀,不得不小心回應:“是,皇上。”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韓爌清楚的知道,袁崇煥的五年平遼論有多大的水分。如果真能在短短的五年之內,解決遼東之患,平叛後金,也不會有今天的局面,山海關的大軍一直處於守勢。

即便是皇太極西討蒙古的察哈爾林丹汗部,東徵朝鮮之時,那個時候,大軍都無法出兵山海關,趁機直搗後金老巢,更何況現在?

雖然心事重重,韓爌很想將這些話說給崇禎帝,但前車之鑒,前面那些建言直諫大臣的下場,使得韓爌望而卻步,只能明哲保身,灰溜溜的離去。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