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賢臣擇主而侍,良禽折木而棲。
瓊山縣巡防營遊擊董三策和副營官董睿等人雖然不認為自己是賢臣,但卻認為他們是良禽,所以他們投降了。
為了投降後能得到新主子的認可,董三策和董睿親手綁了他的旁門兄長董國卿和瓊州知府牛天宿等一眾清廷官員,大開瓊州東門,迎接大明王師。
“標下董三策,我家先祖世代鎮守海南,韃子攻入廣東後,末將曾屢次和韃子作戰,只可惜天子南狩,末將自感無望,只得和弟弟留了辮子,但天地可鑑,標下雖然剃髮易服,但標下對大明實在是忠心耿耿,今幸得大帥到此,標下這才有幸恢復故國衣冠,標下實在是喜不自勝啊,喜不自勝啊!
自稱世代大明忠良的董三策和董睿捶胸頓足的模樣,令馬仲英感到無比諷刺,這二人一臉真誠的模樣,和當初的王將軍幾乎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不過看在這二人主動開了瓊山縣城,又綁了瓊州的大小官員的份上,馬仲英還是擠出笑容將跪在地上的董三策和董睿扶起,對二人的態度給與了讚賞和肯定,並承諾二人,只要好好為大明出力,那瓊州軍就不會虧待他們。
馬仲英看得分明,董三策和董睿腦後的辮子早就割了,後腦勺上還有殷殷血跡。
那些跪在城門處營兵也全都割了辮子的,但割下的辮子這些兵也沒有扔掉,而是都當作寶貝疙瘩似的藏在懷中,許是藏的急了,有的人懷裡還露了一小截,留著辮子有什麼用意,馬仲英自然明白,這是等著將來清軍殺過來,好重新接到腦後,反正歸清呢,不過馬仲英也沒點破此事,他用的綠營降兵多了去了,誰不是一開始也打著反正歸清的念頭,就是王參將那樣的,即便是出賣了大清無數次,不也還當大清是初戀嗎?
清強明弱,識時務者為俊傑,董三策和董睿能反正歸明,自然也會反明歸清,等安頓下來,讓他們立個投名狀,那一時半會就不用擔心二人有異心了。
聞言,董三策和董睿大喜,又連忙“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不迭地在馬仲英面前磕頭謝恩。
“二位將軍快快請起!”
馬仲英抬手製止了董三策和董睿,又開口道:“二位將軍不必如此,還是先帶本帥看看大清的知府大人和瓊州副將吧!”
“是,是……。”
董三策不迭地點頭答應,董睿則是搶步上前,牽起馬仲英坐騎的馬韁,一路往府衙方向而去。
喜歡好男兒留什麼辮請大家收藏:()好男兒留什麼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