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好男兒留什麼辮小說> 第258章 聖德昭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58章 聖德昭彰 (2 / 2)

此次在紅豆山莊設宴招待吳兆騫,也是為了和吳兆騫和陳維崧溝通溝通感情,因為他已經收到江寧巡撫餘國柱要在江南搞清欠,以籌集錢糧應對兩廣戰事。

錢孺怡是真的恨,他既恨廣西的明賊,又恨廣東的尚逆,偽周都覆滅了,你們還折騰什麼,放下武器接受朝廷的招撫不好嗎?非要在天南興風作浪,令朝廷不得不在江南收取重稅。

二十年前朱國治在江南搞清欠的事,至今錢孺怡還歷歷在目,多少文人士子因為抗稅,被朱國治整的破家滅門,吳縣才子金聖嘆甚至因為哭廟被砍了腦袋,他可以肯定清廷斷不會因為他是錢謙益的兒子而不會收他的稅,所以他只得求到了吳兆騫和陳維崧等人頭上,想著藉機和朝廷上炙手可熱的明珠明中堂拉上關係,有明中堂在,錢孺怡相信江寧的官斷不敢動錢府半根毫毛。

“是啊,季子兄,今日咱們故友重逢,理應高興才是,來,咱們敬季子兄一杯。”

坐在錢孺怡下首的陳維崧也適時地舉起了酒杯,對著在場的一眾文人才子勸起酒來。

相比於錢孺怡,陳維崧的來頭也不小,他爹就是明末鼎鼎大名的復社四公子之一陳貞慧,不過這陳貞慧的氣節卻不是錢謙益所能相比的。

清順治三年,清軍南下,陳貞慧毅然參加了反清武裝,事敗後被清軍捕拿至鎮江下獄,英勇殉國。

但陳維崧並沒有將父親的血海深仇放在心上,反而在成年後鍥而不捨地參加滿洲舉行的科舉,卻始終沒有中舉,不過在此期間卻結識了明珠的兒子納蘭性德,並引為知己。

直到康熙十七年,吳周軍在正面戰場多處潰敗,清廷統治趨於穩定,康熙為顯偃武修文之意,特旨開博學鴻詞科試,要求在京三品以上官員,各省督撫布按,凡有學行兼優、文辭卓異之人,不論已仕未仕,均可舉兼參加科試。

在納蘭性德和宋德宜二人的推薦下,陳維崧這才僥倖中舉,被康熙授封為翰林院檢討,負責修撰明史事宜,因此陳維崧乃是地地道道的明黨成員。

“諸位年兄,若非聖德昭彰,愚弟又豈能回返江南,今偽周吳世璠覆滅,國朝海內將安,這杯酒當敬當今聖上,諸君飲勝!”

吳兆騫也端起酒杯,不過他不是應錢孺怡和陳維崧所請,而是敬清廷的康熙皇帝,在他看來,雖然他得以脫困,乃是因為諸多好友相助,但也得益於皇帝英明,否則斷不會推翻先帝順治欽定的弊案。

“是極,是極,若非聖上天恩仁慈,吳兄又如何得以回返,這杯酒當敬聖上。”

陳維崧和錢孺怡還有宋德宜等人也是紛紛舉杯,對著京師方向遙敬了一杯酒。

“幾位年兄,朝廷因兩廣戰事懸而未決,已經決定在江南再搞一次清欠,據說此事是索額圖中堂一體所決,江寧巡撫餘國柱傳下來話來,說是要收前明天啟朝時期欠下的稅,這天啟朝時,我爹因為魏逆之事被罷官奪職,家產早就被抄的一乾二淨,怎麼可能有積欠。”

酒至杯乾,錢孺怡就是長嘆一聲,將宴請陳維崧和吳兆騫等人的目的說了出來,與此同時,又從袖袋裡掏出了一疊銀票,差不多有五千兩左右,他打定了主意,寧可花這五千兩,也不肯把十幾年積累下來的金銀交出去。

陳維崧和吳兆騫對視一眼抬手接過銀票,剛想說話,一直侍候在門外的管家錢福卻推門而入,急聲道:“老爺老爺,不好了,門外來官軍,說是來清欠的!正吵著要見您呢!”

喜歡好男兒留什麼辮請大家收藏:()好男兒留什麼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