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說,他為人低調正派,潛心修行。跟渝城的民間散修、各陰人行當、名門正派,都屬於那種不怎麼熟、但也彼此知道的情況。可能類似“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覺。
無憂道人在渝城西北郊的縉雲山中有一座道觀,他身邊也確實跟著一隻狗,具體的境界不知道。但一人一狗都有過救人的記載。
後來大概是在抗戰期間,無憂道人離開了渝城。坊間傳聞,他是去參加抗擊倭國修行者的入侵了。當年倭國侵華,當然也有大量的修行者隨行而來,華夏修行者也自發的組成隊伍迎擊。
從那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回來過,不知道是不是犧牲了……
關於【無憂道人】的資料就這麼多了,都是個大概,沒有一些細節資訊。
包括他那一座小道觀,究竟在縉雲山裡的什麼地方,也沒有記錄。
很顯然,假如把無憂道人養的那條狗列為這次“群發性狂犬病”的幕後黑手懷疑物件,那麼肯定要先從他們當年生活過的那座道觀開始查!
沈如風也微微皺眉。
“縉雲山的面積那麼大,其中還有大量古時候不同朝代的隱修之人所建的道觀、廟宇等,現在大多淪為廢墟。想要找到和確定無憂道人的那一座,恐怕得花費大量的時間。”
我也覺得有些棘手。
縉雲山,古名巴山。山林茂密,其中多奇珍異獸。
山間白雲繚繞,似霧非霧,似煙非煙,磅礴鬱積,氣象萬千。早晚霞雲,奼紫嫣紅,五彩繽紛。因古人稱“赤多白少”為“縉”,故名縉雲山
晚唐詩人李商隱曾經在縉雲山隱居,寫過一首《夜雨寄北》的詩: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從而讓“巴山夜雨”天下聞名,縉雲山也隨之名氣大盛。
一九七九年,國家設立了縉雲山自然保護區,山林面積有接近七十平方公里——大概有三四個渝中區那麼大!
要在這樣大的原始森林面積裡尋找一座幾乎沒什麼詳細資訊的古代廢棄道觀,哪怕對修行者來說,難度也不小。
重點是,根本沒法確定哪一座道觀是屬於無憂道人的啊!
我想了想,問。
“老沈,縉雲山裡有許多的道觀、寺廟,想必其中也有一些是修行界的小門小派。咱公司裡有沒有本身出自縉雲山的修行者啊?”
既然縉雲山本身自古以來就是許多散修和小門派喜歡聚集的地方,那這些法脈裡或許有關於“無憂道人”的一些傳聞和資訊吧?
找有這樣背景的人來詢問一番,總比自己跟沒頭蒼蠅似的在山裡面亂竄來的更靠譜一些。
沈如風搖搖頭。
“我們公司內部沒有這樣的同事,不過可以走公司渠道向渝城修行界蒐集一下關於【無憂道人】的資訊。或者也可以讓南山老君洞的人,幫忙聯絡縉雲山中的那些隱修小門派問問。”
南山老君洞,是渝城境內勢力最強的道門宗派,在整個西南地區也能排進前列,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如果不是因為內部的道統太過混亂,歷史上多次戰亂更替,恐怕還會更厲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目前南山老君洞的道統傳承自清朝乾隆年紀,屬於丹道全真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