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新聲報》的招聘外,還有南星影片網等編導、攝影、攝像、後期等人的招聘,也是在舉行。
這些天來南星學院的人,也都是絡繹不絕。
還有體育老師,出乎意料的是,倒是有幾個從省會過來的體育老師,想要報名加入南星學院,經過重重考核之後,一個名為許樂的體育老師,便是成為了南星學院的體育老師。
這人基本上體育方面的基礎專案,什麼都能教,也算是能夠救急。
除此之外,陳燕那邊需要的人員,也是招了一些人過來,攝影攝像方面的後期工作人員,也來了十幾個左右。
雜志社方面,徐念月也招了一批新的編輯過來,同時還有跑業務方面的人員,要去和其餘渠道談合作。
除此之外,音樂專業那邊,賀剛也來了一趟,還帶來了好幾個錄音棚的專業人員,配合汪青山在這邊錄制歌曲。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發展。
五日後,一間空教室,這裡已經擠滿了人。
邵飄萍、彭仲宇、張季鸞、曹林、白巖松等人都在,還有之前透過招聘的大概三十多人,這三十多人裡,有二十多人是記者,剩下的都是編輯。
當然,如果實在人手不夠,編輯也可以臨時充當記者。
任風站在臺上,笑著說道:“好了,首先歡迎大家透過《新聲報》的招聘,現在大家也都成為了《新聲報》的一員,雖然它目前還很小,但不出多久,它就會成為全國的一流媒體。”
“想必,這幾日在南星學院,大家也互相認識了,也應該都知道一些筆試題目的原因了,大家能進來,也是和《新聲報》的觀念一樣:媒體,應當是有擔當的媒體,它位置的特殊性,不得不去承擔一些社會責任,起到瞭望的作用。沒有那種激情和理想,或者沒有對媒體的熱愛,是不適合幹媒體的。”
“當然,離開實在的薪水空談理想,那也不適合,大家對《新聲報》開的工資有問題嗎?”
任風笑著問道。
“沒有!”
齊志明也是大聲喊道,每一個人隨後都是笑了起來。
《新聲報》的待遇太好了,比起國家級媒體都要更好,基礎底薪就8千起步,再加提成、獎金、福利、五險一金,沒有更好的待遇了,而且根據之前幹的工作表現,還能再高。
“好,我希望大家也能將這股熱情保留到工作裡面去,放心,《新聲報》的工作,不會那麼無聊的。”
任風笑了笑。
在講完後,大家互相認識,並且留了聯系方式,隨後便是業務的劃分,因為《新聲報》立足全國,所以記者是全國跑的,並不侷限於某個具體地方。
數小時後,《新聲報》建立微博,發布第一條資訊。
“南星傳媒旗下《新聲報》正式開通,接收各種新聞線索的投遞,只要線索為真,我們就敢查。”
同時,除了《新聲報》微博外,南星學院的微博、南星雜志的微博,也都是開始有專門的人在運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