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現在要更加的努力。或許,我們不能為了成為金字塔上的人,但我們努力可以超越自己,使得自己變的更好。”
“我們所能做的,是在現實可控環境的範圍內,好好的生活,不忘記、不放棄我曾經的夢想,奮力追求。”
“就如馬雲所說,夢想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韓裕的一番話,真的是讓全場掌聲雷動。不只是現場的學生,就連在場的老師和校方的領導,都熱烈的鼓起掌來。
前面的話語,似乎將社會的本質剝給同學們看。但後來,卻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給同學們留下了一個奮鬥的動力和目標。
而韓裕說的也確實是實話。
得益於華夏人的完美性格。所有的行業,我們都要處於第一這樣的心理。醫療要和美國比,工業要和德國比,足球要和西班牙比,福利要和芬蘭比,這樣的一種心理,使得華夏都會一直處於一個發展階段。
而在如此多的行業之中,英雄總是會存在的。這些英雄會對傳統的制度造成沖擊,使得階層固化和社會分層往後推移。
或許,最後真的如同韓裕所說。等到再過幾十年,人們都能上月球,上火星了。
這,又有誰說的準呢?
或許是前面的三位同學問的問題太過於貼近於社會,不利於現在的同學成長,畢竟接觸太多社會陰暗面不好,他們還沒有做好準備。
所以,接下來的同學提問就正常化了一些。
“韓裕學長,您好。我在網上看到一些高度自律的人,那些人的生活十分的精彩。但是,當我自己做的時候,卻又做不到,我該怎麼辦?是繼續嚴格要求自己,還是放棄。”
韓裕聽到這個話,笑著說道:“你若是問一個高度自律的人,別人給你的回答,肯定是繼續堅持下去。你問我的話,那我肯定回答放棄。”
“我本身就不是一個高度自律的人。我早上起床每天都沒有嚴格的時間,我的原則就是最遲睡到9點,這算不上高度自律吧。”
“其實吧,你剛才說的要求自己自律的行為。是一種由‘他人刺激’而引起的沖動。它本身缺乏強烈的動機,沒有強烈到必須改變,不改變就會痛苦不堪的地步。”
“我的建議是適當的自律,將你自己想要堅持的事情固化成自己的習慣。人類的行為只有5是受自我意識支配的,95是自動反應或應急反應,即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