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不!”
曾鞏連連擺手,他指了指自己花白的鬢角,“你們瞧瞧,我不年輕了!”
一句話,把大家嚇了一跳。
“南豐先生,你老當益壯,又沒有病,怕什麼?”
“不然!”
曾鞏懇切道:“三個月之前,僕過了60歲生日,花甲之年,放在尋常人身上,早就含飴弄孫了。僕卻還要夜以繼日,不停修書,熬得都是心血……年紀大了,體力不濟了,修書也沒有別人快,如果還霸佔著國史館的位置,別人怎麼辦?年輕人哪有出頭天?”
曾鞏一連串的反問,讓大家陷入了沉默。
這時候曾布站起來,他走了過來。
“這件事情師父把我們都叫去了,經過一番研究,我們覺得官吏要有個年齡的上限,超過年紀,必須下去,不能留在位置上,屍位素餐,擋著年輕人的路。”
此話一出,所有人倒是真的思索起來,有人就問道:“曾相公,請問這個上限是怎麼設定的?”
曾佈道:“宰執一級,年齡以65歲為限,六部九卿,各行省平章事,負責軍務的經略安撫使,布政使,以60為限,府、州、軍、縣,是55歲,普通吏員,是50歲!”
如果年齡到了,升不上去,就必須退休回家。
以曾布為例,他負責修史,掛了龍圖閣直學士的銜,和六部侍郎平級,上限就是60歲,他超過了60,就算身體很好,沒有什麼劣跡,也必須退休,沒有商量的餘地!
當大家夥弄清楚之後,一個個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貌似這個辦法不賴啊!
其實大宋也有退休年齡限制,70歲就要致仕。
只不過這個要求落實很差,常常因人而異。
比如一些宰執重臣,從中樞離開,到了地方任職,幹到七老八十,也不知道退休……歷史上,人家文寬夫就愣是混到了92歲!足足超過標準22年!
而且70歲的標準又太高了,在平均年齡不到50歲的大宋,70歲致仕,意味著九成以上的官吏,能一直幹到死!
有這幫老家夥在,新人哪來的出頭之路……王寧安設定了年齡限制之後,就必須強制新陳代謝,哪怕有功無過,也要給後輩讓出位置。
剛剛還義憤填膺的眾人,想通之後,無比為之一振。
有幾個更是喜形於色,忍不住要給秦王拍巴掌……可又想到因為年齡罷官的曾鞏,憋得臉都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