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盤點了一下收獲,王寧安立刻心情大好,隊趙宗景的吐槽都渾不在意了。
相反,這位小王爺也是不容易,大老遠跟著自己,擔驚受怕,提心吊膽,整個人都瘦了一大圈。
王寧安還記得,當初面對著涅魯古,是他毫不猶豫拔出了寶劍,在遼國的威壓面前,這家夥至少沒慫過。
趙家的後人不少,可是有骨頭的真不多!
趙宗景除了蠢點,二點,不著調點,沒啥缺點——這還不算缺點啊,王二郎你的腦子有病吧!
……
催馬追上了趙宗景,王寧安和他迎著夕陽一起往前走。
“小王爺,你想過沒有,要不要更進一步?”
趙宗景一愣,“更進一步,親王啊?哈哈哈,原來你也有不懂的時候!宗室皇親,活著的時候,最多就封到郡王,一般死了之後,才能追封親王。我這輩子啊,已經提前走到頭兒了。”
趙宗景喜滋滋道:“我終於有大把時間,可以和瀾兒廝守,可以舒舒服服過日子……怎麼樣,羨慕不?”
胸無大志——這是新給趙宗景加上的一條缺點。
王寧安咬了咬牙,他指著四周寬廣的原野,遠山近水,農田草場,森林池塘。
“如此大好河山,你就忍心放在遼寇的手裡,讓他們肆意蹂躪?”
提到了燕雲,這恐怕是趙宗景此行最大的痛楚。
“王大人,燕雲十六州,是我大宋頭上的利劍,不奪回燕雲,大宋永遠不得安寧!”
認識有進步,王寧安剛想贊美他幾句,可下一句,就讓王寧安吐血了。
“我這個人啊,有自知之明,這麼有難度的事情,還是交給王大人吧!我只管看著就好,有生之年,能光明正大踏上燕雲,餘願足矣!”
呸!
王寧安真想噴死這個不長進的東西,狗肉包子,上不了席面。指望著趙宗景和汝南王府打對臺戲,估計是沒戲了。
在遼國的日子,王寧安真正見識了奪嫡之爭的可怕,假如不是太子耶律洪基和太弟耶律重元鬥得死去活來,他哪有機會翻雲覆雨,把遼國從上到下都給算計了。
黨爭誤國,的確是至理名言。
偏偏汝南王這一系,真是不怎麼樣,趙宗實反複無常,恩將仇報就不用說了,他的兒孫也沒好東西,正是他們祖孫三代,四位皇帝,弄得大宋朝新舊黨爭,互相攻訐傾軋不停,等到敵人的騎兵殺到了面前,才發現江山被他們玩垮了!
看起來,最好還是給趙禎弄一個兒子,只有內部不亂,才能專心對付外患。
走了這一趟,王寧安站得高度也不一樣了,他需要十幾年,甚至更長的事情,把遼國徹底腐蝕掉,這期間離不開堅定的支援,真的應該想辦法了……
胡思亂想的時候,使團渡過了白溝河,重新踏上了大宋的土地,他們剛出現,包黑子就率領著許多官吏前來迎接,鼓樂震天,萬民歡騰。
“哈哈哈,小王爺,王大人,你們不辱使命,真是振奮人心啊!”包拯笑呵呵伸出了大手,和王寧安緊緊握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