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就有農民抵押土地,有工人放棄工作,甚至連廟裡的和尚老道都扛起來鋤頭,準備前往西域淘金。
一股狂熱,彌漫在大宋的上空,並且快速傳染著……
“這樣不行!”
一直養病的包大人,攜手政事堂的諸公,找到了王寧安,老大人臉色凝重,非常生氣。他是王寧安的老父母官,也不用客氣。
“二郎,現在老百姓都不想著耕地,工人不願意幹活,人心浮動,都盼著一夜暴富,這樣下去,可如何是好?”
王寧安親手給包拯倒了一杯花茶,老相公素來簡樸,他最喜歡茉莉雙燻,勉強喝了一口,就放在一邊,等著王寧安的解釋。
“呵呵,包相公,我倒是覺得,這不是壞事情,至少對王相公的變法來說,就不算壞事情!”
王安石老臉微紅,連連咳嗽。
“包相,推青苗法,方田均稅法,初衷都是緩解百姓負擔,抑制兼併……如今百姓,甚至一些士紳,都想去西域淘金,爭相典當土地,如此一來,地價就下來了,土地兼併也就緩和了。更多計程車紳也就不會藏匿土地,重新清丈田畝容易多了。而且其餘的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推行起來,也就更加輕鬆了。”
王安石變法的核心難題,就是人地矛盾。
只要人口繁衍,越來越多,土地總量不變,矛盾持續激化,士紳就會百般藏匿土地,阻撓新法,維護自己的利益。
這也就是舊派官員,源源不斷,前赴後繼的原因所在。
不是他們犯傻,而是利益如此,不得不拼!
當初王安石還以為王寧安回來,會幫著他壓制舊派,或許想出掉耆英社一樣,再幹掉一批舊黨。
只是想不到,王寧安居然來了一手釜底抽薪。
現在西京周圍,就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比如一些百姓,面對士紳壓榨盤剝,無以為繼,以往除了進城,去做更卑賤的工作,要嗎就是死扛,現在多了一條路子,去西域淘金,很多人都懷揣著致富夢想,準備賭一把。
有些士紳也是如此,他們覺得土裡刨食,甚至和朝廷鬥智鬥勇,太費力氣了,一年到頭,光靠著糧食,也賺不到多少錢。
如果西域真有那麼多黃金,他們去博一個榮華富貴,也不是不可以。
多了一條選擇之後,原本尖銳對立的各方,一下子都有了迴旋餘地。
比如政事堂就可以頒佈政令,如果願意配合清丈田畝,就可以提供便利,支援去西域淘金,這樣一來,方田均稅的壓力就小了許多。
甚至因為金器展覽,那些言官也不揪著火藥廠的爆炸不放,也不喊著讓王安石下臺了。